八馬茶業王文禮:用茶科技支撐茶產業,打造全鏈條茶業新質生產力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此前,在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的言論更是顯著提升了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表示:“作爲紮根中國茶產業近30年的民營企業代表,我深刻體會到,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既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更需以自身實踐探索破局之道。”
官網顯示,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創立品牌,八馬茶業將已有近300年曆史的鐵觀音技藝凝練成八道製茶工藝並以二十四定律嚴制好茶,其中安溪鐵觀音已連續14年全國銷量第一;並連續5年獲得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原產地茶企納稅第一。
自創立以來,八馬茶業將“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理念貫穿發展全程,始終以品牌建設爲中心,堅持長期主義的產品策略,打造“品質好茶”;堅持與時俱進的創新與服務,打造“品質好店”。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八馬茶業的全國連鎖店超3500家。
創新驅動、綠色賦能,重構產業新質生產力
茶科技是茶產業的支撐。據瞭解,八馬茶業依託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茶產業研究院等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匯聚行業頂尖人才,構建起涵蓋茶葉採摘加工到倉儲物流銷售的全鏈條標準化體系。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
據瞭解,八馬茶業通過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服務等技術,打造出可視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智慧茶園+智慧工廠+智慧倉儲”綜合體,實現了智能化的茶山病蟲害防治監控、區域氣象變化的實時追蹤和土壤條件的持續觀測,併入選工信部2021年物聯網示範項目。
茶產業是茶文化的根基。“我們在全國黃金產區佈局多個生產基地,位於武夷山的第七代智能化生產線是全球最先進的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武夷茶精加工生產線之一,位於安溪的第六代鐵觀音智能化精製生產線曾榮獲‘首屆中國茶科技創新大賽特等獎’等獎項。”王文禮表示。
通過構建中國茶產業協作體,多年來,八馬茶業積極反哺茶葉原產地,深度幫扶雲南、廣西、湖南、湖北等數十個茶產區,爲茶產區、茶農和消費者架起橋樑。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我們通過建設智慧茶園、超級工廠和數字化運營體系,打造全鏈條茶業新質生產力。”王文禮說。
品牌價值感的塑造亦離不開長期投入——超3500家門店構建線下體驗網,超4000萬全網粉絲形成數字觸達力,而八馬茶業與華爲智選智能泡茶杯等跨界創新,更以科技賦能消費體驗。
據公開報道,在創新、綠色、數字化和品牌化等核心動能的驅動下,八馬茶業連續五年蟬聯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原產地茶企納稅雙第一,並斬獲“高端中國茶全國銷量第一”市場地位認證。
展望未來,王文禮表示:“八馬茶業將繼續以‘三茶’統籌爲指引,深化品牌建設和全產業鏈數字化,以品質力量助推茶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我們堅信,與大國崛起共振的中國茶,必將誕生影響世界的偉大品牌。”
非遺賦魂、全球敘事,鍛造中國茶金名片
茶文化是茶產業的靈魂。八馬茶業誕生於百年製茶世家,始終堅持以“讓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與快樂”爲使命。
據王文禮介紹:“作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創立品牌、中華老字號企業,八馬茶業的發展以非遺技藝爲根基,將鐵觀音製作技藝等文化遺產轉化爲品牌核心競爭力,實現文化價值與產業效益的雙向賦能。”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着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八馬茶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整合供應鏈資源,以自身加工、物流、推廣、銷售、品牌等方面的優勢賦能各地茶產業,用實際行動讓好茶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帶動中國茶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通過“以茶脫貧、以茶致富”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八馬茶業已在美國、英國、法國等30餘個國家舉辦全球品鑑會,並多次代表中國茶服務重大國際場合。
2017年,八馬茶業作爲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選用產品和選用服務獲會晤組表彰;2018年,中印兩國領導人在武漢東湖進行非正式會晤,八馬茶業爲兩國領導人東湖茶敘提供全程服務;2023至2024年,八馬連續兩年受邀代表中國茶亮相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茶日慶祝大會,實現中國非遺茶文化與世界的跨文明對話。
文/劉暢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