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汙水廠沼氣發電 年省2千萬電費
八里廠蛋形消化槽溫度穩定維持攝氏35度,替沼氣發電機提供燃料氣源。記者楊正海/攝影
北市府代管八里污水處理廠每日處理大臺北地區132萬噸生活污水,北市工務局衛工處「轉廢爲能」設置全國第一座公共污水處理廠沼氣發電機,預估年產540萬度綠電,相當於1300戶家庭1年的用電量,將供廠內使用,年省2千萬元電費。
昨上午沼氣發電機啓用典禮,國土署、新北市府、基隆市府和北市環保局及工務局等單位共同見證,該發電機建置費約8千萬元,以年省2千萬電費,預計3至4年成本即可回收。
北市副市長張溫德指出,率全國之先啓用公共污水處理廠第一座沼氣發電機,年產綠電540萬度,相當於減少超過2000噸碳排放,等於少開了1000萬公里的汽油車,或是種下10萬棵樹來固碳,落實「轉廢爲能」。
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表示,這次設置600KW沼氣發電機,將污泥厭氧消化過程產生的沼氣轉化爲綠能供廠內使用,每年八里廠沼氣發電機產出的電力會併入廠內主變電站提供全廠使用,可節省2千萬元電費公帑支出,實現節能減碳與資源循環再利用雙重效益。
環保局長徐世勲說,八里廠今年3月底完成2座消化瓦斯鍋爐更新工程,使「蛋形消化槽」溫度維持在穩定的35°C,替沼氣發電機提供穩定燃料氣源,每月產氣量從19.8萬提升到36萬立方公尺,增幅逾八成,並結合既有消化槽產氣條件與餘熱回收設計,有效提升沼氣整體使用率。
衛工處長程培嘉表示,蛋型消化槽不僅能分解污泥,過程中還能產生沼氣,爲沼氣發電機提供穩定的燃料來源。沼氣發電系統預計從9月10日至12日進行全量連續運轉72小時測試,八里廠未來將持續優化沼氣利用效率,並評估導入能源自主監控系統,希望八里廠成爲全國再生能源示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