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快評)

劉涓溪

過去,狂風一起、黃沙漫天,淹房屋、吞良田;如今,大地添綠、沙漠鎖邊,天更藍、水更清。變化的背後,是一代代治沙人戰風沙、治荒漠,篳路藍縷、接續鋪綠,爲築牢萬里綠色屏障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防沙治沙,需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治沙事業如逆水行舟,稍有放鬆就會出現反覆。種下十株苗、成活一棵樹,不氣餒、接着種;種了這座丘、再戰下座山,不喊苦、加油幹。治沙人憑藉不畏艱難的決心、不怕失敗的耐心、勢必成功的恆心,一次次邁向沙漠荒山,帶來一片片綠色希望。

防沙治沙,更離不開科技助力。紮好草方格、採用沙生植物固沙,因地制宜開出治沙“藥方”;用上新工具、引入新菌種,幫助樹苗更好成活;建立沙漠生態大數據平臺,爲科學治沙打造“利器”……治沙人在沙海里科學研判、羣策羣力、合力攻堅,才把荒漠變綠洲。

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需持續用力、久久爲功。希望更多人攜起手來防沙治沙,加快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定能把更多“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在荒漠裡書寫一個個綠色奇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6月1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