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爲什麼不喜歡債券|貓貓看市

熟悉股神沃倫

巴菲特的投資者都知道,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者,基本上不喜歡債券投資。而且,巴菲特也並不掩飾自己對債券這種資產的嫌棄。

在許多流行的投資理論裡,“保持資產配置平衡”、“進行股票債券平衡配置”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但是,巴菲特卻從來都不這樣認爲。

在2011年的一次和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訪談中,巴菲特這樣表達了他對債券的看法:

“我不喜歡短期債券,我也不喜歡長期債券。你如果要我再說的詳細一點,我對中期債券也一樣不喜歡。我就是覺得按這樣低的利率,把錢丟到一個固定回報率的投資裡,是個絕對糟糕的決定(a terrible mistake)。”

那麼,爲什麼巴菲特不喜歡債券呢?原因很簡單,債券的長期回報率,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太低了。

要知道,在巴菲特的一生中,他的投資回報率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20%左右。而在絕大多數時候,債券的投資回報率都遠遠低於這個數字。

如果我們參考無風險或者低風險的長期債券,那麼在絕大多數時候,長期債券的利率都低於5%。對於短期債券來說,情況更糟糕,收益率比長期債券還要低不少。

而以上這個5%的數字,還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比較高的債券收益率。在低利率時代,長期債券的回報率甚至會達到2%、甚至更低。

當然,有一些有風險的、甚至是高風險的債券乃至垃圾債券,收益率會高上一些。但是,這種更高的收益率,是以違約風險爲代價的。也就是說,如果算上債券違約的風險折讓,收益率也不高。

結合以上的邏輯,我們就知道,爲什麼巴菲特不喜歡債券了。對於一個長期回報率達到20%的人來說,真的很難讓他喜歡債券。

在絕大多數時候,巴菲特投資債券的每一分錢,都在拉低他的投資回報率。

當然,凡事總有例外。有些投資者會問:“你講巴菲特不喜歡債券,但是他在2024年到2025年買了不少短期美國債券,又是怎麼回事?”

原因很簡單:巴菲特在絕大多數時候不喜歡債券,是因爲債券給他帶來的投資回報率太低。但是在2024年和2025年,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在這個時候,巴菲特的錢已經太多了,多到他的平均回報率開始下降。

根據2024年的年報,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家集團公司的納稅,就相當於全美國企業納稅的5%。如此巨大的體量,真的很難做出超額投資收益。

其實,我們如果觀察巴菲特的回報率,會發現他雖然整個職業生涯的CAGR大約是20%,但是並不是平均的20%。

在職業生涯早期,資金規模比較小的時候(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爲投資主體之前),他的投資回報率一度超過30%。在晚期,則接近1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規模太大了,以至於巴菲特沒法找到足夠多優秀的投資。

其次,在2024年到2025年,美國股票的估值已經很貴:這是一個牛市的巔峰。

最後,在2024年到2025年,美國短期國債的收益率,由於之前持續的高通脹和美聯儲保持的高利率,已經變得比較高。

在這三個原因共同作用下,債券突然成爲了巴菲特掌管的巨型資產組合的優秀選擇。由此,靈活的巴菲特就買了一些債券,這並不奇怪。

不過,對於參考巴菲特投資方法的投資者而言,我們需要學到巴菲特投資的神、而不是形。

也就是說,巨大的規模導致的低迴報率、股票牛市、高債券收益率,這三個因素共同導致巴菲特在2024年到2025年買了一些債券。

但是,這並不代表債券就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在以上三項理由缺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學習巴菲特不喜歡債券的底層邏輯,而不是偶爾買了一些債券的行爲。

那麼,由於不配置債券帶來的短期投資組合波動率上升,又該怎麼辦呢?

在許多流行理論中,“股債平衡”似乎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這種方法可以控制短期波動率,讓投資組合看起來更加“安全”。

但是,這種所謂的“安全”,只是更小的市值波動,而不是真正的資產安全: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同時,這種爲了減小市值波動而購買債券的行爲,是以降低長期回報率爲代價的:債券的長期回報率委實不怎麼樣。所以,對於某些投資者來說,爲了保持市值的低波動率而配置一部分債券,實在不是一件明智的舉動。

作者:陳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編:樑秋燕

校對

: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