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清倉比亞迪!戰友口中的「奇蹟」爲何市值蒸發450億美元?

比亞迪市值下滑。(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的子公司財報顯示,今年第1季,已將原本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全數清倉,且此事也獲得波克夏發言體系證實。

2008年,巴菲特事業夥伴、波克夏前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大力推薦並促使波克夏投資逾2億美元,買進比亞迪(H股)約10%股份。蒙格曾評論,由鋰電池製造商發展爲電動車公司的比亞迪,可謂「奇蹟」。

當初波克夏是以平均每股8港元的價格,買進比亞迪股票,此後,比亞迪股價一路攀升,在2022年6月,觸及331港元,較波克夏買進價格大漲逾40倍。

中國傾銷電動車 與歐美緊張關係加劇

與此同時,波克夏開始陸續減持比亞迪股份,相關資訊於2022年8月首度揭露。即使巴菲特在2024年的波克夏股東大會上,稱讚蒙格買進比亞迪的決定;不過,波克夏於同年6月,第14度賣出比亞迪股票,使持股比例降至7%以下。

波克夏爲何減持比亞迪股份?受惠於北京當局的政策支持,中國電動車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大量且廉價的車款,已讓當地市場無法消化,因此便開始對他國傾銷。

面對中國過剩產能來襲,歐盟於2024年6月,祭出超過17%的額外關稅,盼阻擋中國低價電動車衝擊歐洲市場;美國方面,時任總統拜登也把進口電動車關稅,一口氣從25%拉高到100%。

歐美政府的防堵措施,令北京當局極爲不滿,除放話將對美採取「必要行動」外,也向自歐盟進口的豬肉,實施反傾銷調查。

《財訊》雙週刊指出,市場分析,中國因傾銷電動車,導致與歐盟、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是波克夏決定減持比亞迪股份的重要因素。

「內卷」現象嚴峻 侵蝕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動車的量產和傾銷,不僅未因歐美築起貿易壁壘而收斂,甚至還變本加厲。今年5月,比亞迪宣佈新一波降價促銷,其他電動車業者隨之跟進,使削價競爭的「內卷」現象更加嚴峻,連北京當局都看不下去,於隔月要求包括比亞迪在內的10多家電動車企業高層,進行「自我監管」。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