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交流道徵收 民怨良田遭砍
高公局預計於國道3號57公里處增設八德交流道,因部分徵收範圍爲農地,農民憂心土地遭切割影響剩餘土地使用,高公局表示地主可主動申請協議價購,並允諾將提供替代道路方案。(高公局提供/姜霏桃園傳真)
爲解決國道2號大湳交流道及國道3號大溪交流道車流量龐大問題,高公局計劃於國道3號57公里處增設八德交流道。因工程範圍約30%徵收地爲農地,導致農民面臨許多徵收困擾及補償爭議,對此高公局表示,若土地遭切割後造成地脊不正而無法再利用,地主可主動向高公局提出申請,一旦認定符合,政府可一併收購。
高公局說明,現階段國道3號進出需透過北側大湳交流道及南側大溪交流道,因交通量龐大且間距過遠,造成壅塞,因此將於國道3號57公里處增設八德交流道。總經費約80億元,其中用地費用約11億元,預計明年6月完成用地取得併發包施工,力拚2030年完工。
有地主表示,因政府畫設的徵收範圍剛好將農地分成兩半,導致剩餘面積過小或地形不整,對於耕種農作物而言,已無法形成有效經營規模,難以活化利用,恐造成土地閒置,損害地主權益。
有地主也說,因施工地點周遭爲農地,擔心臨地耕種受到影響,且施工機具進出道路時,恐將截斷部分道路及排水系統,造成農機具無法出入或灌溉受阻的情形,盼高公局在施工期間能夠提供其餘便道,施工完也需恢復現有的雙邊產業道路及排水系統。
高公局表示,若有地主的土地只有部分地段遭徵收,造成無法再利用的情形,地主可主動向高公局申請,高公局將邀請桃園市政府農業相關單位及專家一同會勘,將依照比例原則判定,若認定符合後,政府可一併協議價購取得,保障地主權益。
高公局提到,考量施工期間的農耕需求,該工程農水路採先建後拆方式施工,並規畫交維便道供居民通行使用。且國道下方車行箱涵將採跳島方式施工,避免相鄰的穿越箱涵同時施工,以降低對國道兩側居民通行的影響。
高公局也說,農地改爲交通用地需提出變更計劃書,因此施工機具進出會有事前規畫,儘量不會阻擋道路,若有排水系統或道路遭截斷,也將規畫其餘替代道路。另施工期間包商不能越界損害路權外的土地,若不慎損害周邊土地的農作物,包商將依照規定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