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掃碼存款”漸關閉 機構稱“順應同業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4月2日,招商銀行發佈通告稱,該行將於9日起停止ATM掃碼存款服務。後續客戶可持招行銀行卡,通過該行ATM或前往該行營業網點辦理存款業務。

對於調整原因,招行通告稱“爲給您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但並未展開解釋。

4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來到位於深圳的招商銀行某網點,通過該行ATM的“掃碼存取款”功能分別完成了一筆掃碼存款和掃碼取款。

具體流程上,在點擊“掃碼存取款”後,ATM界面跳轉至二維碼,需要使用招商銀行APP/掌上生活/企業APP掃碼,隨後輸入交易密碼後即可完成存取款,全過程約半分鐘。據招行APP介紹,該行ATM二維碼存款只能存活期,單卡每日限額3萬元;而ATM二維碼取款單卡每日限額2萬元。

一位接近招行人士迴應稱,爲了保護大家的賬戶和交易安全,順應國內銀行業整體對掃碼存款業務的收緊趨勢,經過謹慎評估最終決定停止掃碼存款業務,這與同業保持一致。

至於“掃碼取款”功能是否會調整,招行並未給出更多信息。不過記者注意到,招行ATM也提供“刷臉取款”功能,單卡每日限額3千元,相較掃碼取款方式的2萬元限額更低,而“人臉識別”這一環節也將提升安全性。

記者梳理信息瞭解到,無卡存款業務的收緊已持續了三年。近年來,許多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已陸續發佈公告,停止或調整無卡存取款相關服務,而招行已經是較晚停止相關服務的一家。

2022年8月,建設銀行發佈通告稱,爲提升持卡客戶服務能力,前期該行在ATM自助渠道部署了二維碼存款功能。但因業務調整,建行關閉ATM二維碼存款功能,之後可持該行銀行卡、選擇無卡無折存款服務或開通“刷臉辦”服務功能辦理ATM存款業務。同年,中國銀行、廣發銀行也停止了ATM無卡掃碼存款功能。

2023年,中信銀行通告稱關閉存取款一體機無卡存款(二維碼存款)功能。

在“無卡取款”上,據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數十家銀行收緊無卡取款業務。2024年4月,工商銀行暫停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現功能服務;同年5月,交通銀行停止個人手機銀行無卡取款功能中的預約取款服務,農業銀行暫停掌銀無卡取款服務;同年7月,興業銀行停止手機銀行中的ATM掃碼取款服務。

而這一趨勢正在傳導至地區性銀行。北京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頭部城農商行,甚至鄒平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也陸續收緊相關服務。

整體來看,銀行此前的授權碼預約取款、ATM掃碼取款等方式,正在被“刷臉掃碼”這一更安全的方式取代。

究其原因,多位銀行人士和分析人士表示,這與銀行的風控相關要求有關。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記者分析稱,從技術層面看,掃碼存款採用的身份驗證安全性較低,這也是銀行調整無卡存取款業務的重要原因;在影響方面,無卡存取款業務總體需求不高,業務量較小,調整之後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