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殺入英偉達主場?強攻自研芯片,股價盤後卻下跌8%

7月31日,芯片架構巨頭Arm Holdings宣佈加大對自研芯片的投入,這一決策標誌着其長期以來依賴知識產權授權的商業模式迎來重大轉折。但這並未挽回資本市場的信心,美股週三盤後Arm大幅下跌8%。

當天,Arm發佈的第一財季財報顯示,當期銷售額爲10.5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0.6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35美分,與預期持平。但對於第二財季,公司預測調整後每股利潤在29美分至37美分之間,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36美分;營收預計在10.1億美元至11.1億美元之間,與預期的10.6億美元一致。

長期以來,Arm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構建的生態體系,全球大部分智能手機處理器依賴其架構授權,除了手機芯片巨頭高通外,客戶還包括了算力芯片巨頭英偉達。但可以看到,隨着智能手機增長乏力,Arm的業績增長也面臨着較大壓力。

此前,爲尋求新的增長曲線,Arm進入數據中心市場,開始與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等合作。但隨着Arm戰略的轉向,這一決策將使Arm不得不與自己原有的客戶產生競爭。

對於自研芯片,Arm首席執行官Rene Haas(雷內·哈斯)表示,公司計劃打造包括小芯片(Chiplet)、物理芯片、主板、系統在內的全套產品。Chiplet作爲大型芯片的模塊化縮小版本,每個模塊可以執行特定功能,設計人員可以將其用作構建塊來形成完整的處理器。

事實上,Arm的自研芯片計劃早有端倪。2024年12月,在與高通的訴訟庭審中,高通就指控Arm通過CSS業務與客戶競爭,並出示文件表明Arm正考慮設計自有芯片。而在今年年初,也有消息稱Arm首款自研芯片將由臺積電代工,Meta可能成爲首批客戶之一。

CSS是Arm近年來推出的利潤率較高的產品之一,通過整合IP形成半定製化服務,此次自研芯片可看作是該業務的進一步延伸,旨在將IP、CSS解決方案整合爲可直接銷售的物理芯片,尤其瞄準利潤較高的數據中心市場。

對於Arm此舉對市場的影響,Gartner的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Arm的股價來看,資本市場已經有反應了。做芯片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市場前景也不確定的情況下,風險就會比較大,還會引起現有客戶的不滿。

“所以看到,英偉達核心的CUDA軟件平臺也開始支持RISC-V指令集架構了。”盛陵海說。

在業內看來,Arm的自研芯片戰略面臨着多重挑戰。除了影響客戶關係和合作信任度,高昂的成本也將增加未來業績的不確定性。但Rene Haas(雷內·哈斯)並未對外透露新戰略投資轉化爲利潤的具體時間表,也未透露該計劃中可能推出的新產品的具體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