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礦商接受人民幣計價、中對美海運報復 Q4散裝運價估強勢回升

▲昨晚期貨市場海岬型船11月日租收盤價上漲8.23%。(圖/中航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散裝船運市場昨(10)日迎來瘋狂的一天,先是傳出中國礦產資源集團(CMRG)與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簽署協議,第四季起對鐵礦石現貨貿易實施人民幣結算,併成功壓低鐵礦石價格;下午中國交通運輸部宣佈自本月14日起對美國海運採取報復(對等)措施,散裝船運期貨市場運價大幅翻升。業界高階估計第四季旺季運價將是強勢回升。

中國的報復措施,對於散裝船東與營運商來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中國與美國同時對對方企業經營或擁有的船隻加徵額外港口費,讓中美雙方企業都拉高營運成本,但是非中、非美業者卻有機會在兩大國互鬥期間,坐享漁翁之利,賺取高額運費。

第四季原本就是散裝船運旺季,以海岬型船來說,9月25日現貨市場租原已高漲至30,194美元,因爲中國礦產資源集團與必和必拓礦價協商協商僵局傳出,10月2日運價跌到22,562美元,4個工作天跌掉7632美元,跌幅高達25.28%。

昨日中國對美國的海運報復措施公佈,期貨市場11月海岬型船日租昨晚收盤價27,575美元,單日上漲2096美元,漲幅8.23%,巴拿馬型船收盤價14,675美元,上漲982美元,漲幅7.17%。

業界指出,美國貨櫃船公司航行中國的家數與艘數都很有限,在輪船公司、美商海陸,美國總統輪船公司相繼倒閉與遭併購後,有在航行中國的,較具規模的就剩美森航運,但是有經營散裝船的企業就多很多,包括船公司與大貿易商。

根據AI提供的資訊,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自有與營運船舶在2023年就多達1200艘,嘉能可美國公司旗下有多少船不知,但數量一定很龐大,這次大陸交通運輸部公佈對美報復措施4天后就實施,很多船隻都來不及調度更換。

散裝船公司高階分析,散裝船對時間要求較貨櫃船低很多,估計很多船隻都會因而延後彎靠中國港口的時間,等待可能出現的轉機,造成船隻週轉率頓時下降。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因爲中國對稀土的管制,在臺灣時間昨晚表示,他已不再認爲本月有必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如果中美貿易僵局擴大,在相互報復措施下,船隻的調度營運會更受限。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在臺灣時間11日凌晨3點09分下跌671.6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