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降息,鮑威爾點燃市場|全球財經連線
南方財經記者 李依農 周蕊
在全球金融界矚目的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終於釋放出關鍵信號。
作爲其任期內最後一次“壓軸演講”,鮑威爾暗示美國經濟可能需要降息。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8月22日,鮑威爾在年會上指出,美國經濟在高關稅與收緊移民政策背景下仍展現韌性,但勞動力市場與經濟增長已出現顯著放緩。他表示,儘管通脹仍受關注,但就業市場風險上升可能使美聯儲在9月降息。不過他同時強調,美聯儲仍需謹慎行事。
市場迅速給出反饋,將此視爲九月降息的強心劑,美股三大指數在講話期間集體上揚。
但事實上,鮑威爾的表態並非是急於大幅寬鬆的“鴿派”,也不是完全堅持緊縮的“鷹派”,而是一種“謹慎中透靈活”的姿態。他試圖在經濟放緩與政治壓力之間,爲美聯儲尋找一條平衡路徑。
“鮑威爾正處於非常艱難的處境,一方面通脹和勞動力市場並未完全符合降息條件,另一方面卻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壓力。”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Brendan Ahern在接受南方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經濟學家Philip Wyatt則在採訪中向南方財經指出,“美聯儲可能在9月會議上正式啓動降息進程,這一決定不僅影響美國,也將影響亞洲市場。”
面臨政治與市場雙重壓力
鮑威爾面對的不是單純的經濟命題,而是一場複雜的政治與市場博弈。他既要穩住市場信心,又要頂住外部施壓。
BrendanAhern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在不斷向鮑威爾及其他美聯儲成員施壓,要求儘快大幅降息,並試圖安插更多鴿派人士進入決策層。
“通脹仍然高於2%的目標,勞動力市場也相對穩健,這並不是典型的降息條件。在特朗普的施壓下,美聯儲如果妥協,美元可能會承受更大壓力,從而加速外國資本流出美國市場。”Brendan Ahern強調。
事實上,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此前直言,從模型推算來看,聯邦基金利率至少應比當前的 4.25%~4.50% 區間低1.5個百分點。而特朗普更是屢次公開表態,要求美聯儲在短時間內迅速降息 3個百分點。
政治壓力前所未有。
“鮑威爾的任期將在明年年初結束,而特朗普一直在催其提前離任”,Philip Wyatt解釋道,“幾個月前出臺的‘大而美法案’帶來了大規模的財政開支,需要通過債券融資,這也使得美聯儲承受更多政策層面的隱形壓力。”
因此,即將到來的9月議息會議,可能成爲近年來最具爭議的一次會議。鮑威爾面對的不只是經濟難題,更是一場政治與市場的博弈。
通脹與勞動力數據考驗耐心
從最新數據來看,美聯儲的“耐心”確實正在遭遇考驗。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勞工部8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美國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人數7.3萬,低於預期,失業率小幅上升至4.2%。同時,5月和6月的新增非農就業數據被大幅向下修正。這一疲軟數據被不少經濟學家視作潛在衰退信號。
與此同時,通脹水平依然偏高。7月份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1%,高於美聯儲2%的長期目標。部分官員擔心,今年加徵的關稅將進一步推高消費價格,儘管大多數人認爲這更像是“一次性衝擊”,而非通脹持續走高的開端。“我認爲,市場已爲適度的通脹上升做好準備和定價,同時也對經濟‘軟着陸’抱有預期。”
在Philip Wyatt 看來,比起通脹,眼下的勞動力市場纔是美聯儲關注的重中之重。“我們正進入一種‘工資表衰退’,而不是傳統的失業衰退。目前的低失業率並不意味着未來不會上升,也不會阻止美聯儲降息。”
換句話說,眼下的低失業率並不意味着美聯儲會按兵不動,也可能是推動9月啓動降息的關鍵因素。
Philip Wyatt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並在今年年底至明年二季度累計降息約100個基點。“除非出現極端情況,比如勞動力市場異常或通脹數據完全背離預期,否則降息不會推遲。”他補充道,考慮到經濟已開始放緩,美聯儲可能需要比以往更加靈活,以及時應對經濟變化。
亞洲的機會與挑戰
不過,對於亞洲的經濟與資本市場而言,美國的降息或將成爲積極的力量。
Philip Wyatt 分析稱,中國和印度之外的許多小型開放型經濟體高度依賴貿易,降息有助於緩衝下半年出口放緩的壓力。“亞洲的通脹壓力並不大,各國央行早已獲得降息的‘綠燈’。”
他指出,2025年或將呈現“前強後弱”的增長格局,上半年表現亮眼,但下半年受出口放緩影響動力減弱。與此同時,大型內需驅動型經濟體如中國和印度,仍有足夠政策空間維持增長。
他進一步補充道,這對投資者意味着,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可能進一步下行,股票投資則需要更謹慎篩選,尤其關注高分紅和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總之,亞洲有大量投資機會”,Philip Wyatt 稱。
鮑威爾的講話,傳遞的不僅是利率方向的線索,更是一種複雜處境的寫照:經濟趨緩、通脹膠着、政治施壓交織在一起,讓美聯儲的每一步都格外艱難。對全球投資者而言,盯住美聯儲的政策動作之餘,更要關注美元波動、資金流向,以及亞洲市場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