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融評級首席經濟學家周沅帆 :支持科創、消費等關鍵領域 金融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中經記者 石健 北京報道

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具體來看,提到“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加快政府債券發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等內容。

針對下半年宏觀政策應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十五五”時期經濟預期呈現哪些新特點等問題,《中國經營報》“零觀財經”欄目邀請安融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周沅帆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解讀分析。

首提“有力、有序、有效”出清

圍繞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時刻,未來有哪些重點領域值得關注,周沅帆認爲,五年規劃是我國經濟保持長久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可以讓經濟在整體框架內運行,另一方面又可以積極調動生產要素。

“預計‘十五五’時期,‘卡脖子’技術領域將會繼續成爲國家重點攻堅內容。此外,在‘雙循環’背景下,持續促進國內需求增長,預計會出臺更有力的舉措。”周沅帆說。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到推進地方融資平臺“有力有序有效”出清,對此,周沅帆認爲,國家對地方融資平臺出清已經設定時間表,即2027年6月。“從有序來看,地方融資平臺歷史峰值能夠達到15000多家,到今年已經只剩3000多家,出清效果是明顯的。”

周沅帆認爲,從“有力”來看,下一步的出清速度、力度將會加大,一些殭屍企業或已經納入失信名單的企業,需要註銷退出;從“有序”來看,指的是地方融資平臺不能一窩蜂出清,而是要兼顧化債,即“在發展中化債”。出清也不等於退出,而是要轉型升級,比如轉型城市綜合服務運營商,或者轉型產業類公司,需要因地制宜。未來,絕大部分的地方融資平臺可能逐步剝離非經營性業務,留下經營性業務,與地方經營性國企進行合併;從“有效”來看,是指不能出清一兩年後,又變爲地方融資平臺,走過去的老路。隨着地方融資平臺的出清,對於地方政府的考覈,也從過去的GDP增速競賽轉向真正的高質量、高安全的發展。

“所以,‘有力、有序、有效’這三個表述應該是層層遞進的。首先,需要有力的措施來推進融資平臺出清。其次,在出清的過程中需要有序,不能是雜亂無章,或者一刀切。最後,要落實到出清的真正效果。”周沅帆進一步說。

金融要在三方面發力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展現活力與韌性,實際GDP同比增長5.3%,爲實現全年增速5.0%的目標打下較好基礎。周沅帆認爲,佈局謀篇“十五五”,首先要穩紮穩打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

周沅帆認爲,上半年經濟穩步增長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從財政政策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尤其是通過特別國債的發行,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置換,有效化解了地方債務風險。同時,也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激發地方新產業要素的迸發。二是從貨幣政策來看,我國實行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目前還有空間。三是從產業政策來看,近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如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製藥等方面,都取得很大進展,有效釋放了生產力。四是城鄉二元結構差距在縮小,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基礎設施、醫療、衛生等領域投資空間明顯。東部、中部、西部差距也在縮小。”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充裕,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

對此,周沅帆認爲,支持上述關鍵領域,金融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利率的市場化。經過多年發展,無論是銀行貸款利率還是存款利率,基本上實現了市場化,未來要繼續堅持市場化的導向。二是貸款的證券化。我國是一個間接融資爲主的金融市場,我們有將近300萬億元的金融資產,絕大部分是在銀行,未來可以探索貸款的證券化。三是債券的資產證券化。在我國,資產證券化、ABS這些產品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包括REITs。房地產方面,保障房、工業園區,未來也可以大規模地發展REITs市場,來實現市場化融資。”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