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重拳整治“霸王條款” 兩年查處合同違法案件2396起
“籤合同時沒注意看細則,結果退費時才發現被‘套路’了。”這樣的遭遇並非個例。近日,記者從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近年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重拳整治“霸王條款”,查處合同違法案件2396起,推廣使用合同示範文本4000餘份,開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活動惠及2898家優質企業。
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圍繞通信、房地產、校外培訓機構等領域“霸王條款”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破解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權利等問題;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廣泛收集相關領域不公平格式條款。省市場監管局組織高校、知名律師事務所專家教授以及市場監管系統業務骨幹成立合同專家庫,對平臺企業協議規則開展“體檢式”檢查,梳理問題清單並及時整改。
“以前籤合同時總要反覆覈對條款,現在用示範文本省心多了。”蚌埠市安徽霏羽紙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榮剛強感慨道。安徽省創新推出的“示範文本+”模式,有助於積極引導企業規範簽約履約行爲,目前已覆蓋工業生產、現代農業、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以《養老機構服務合同示範文本》爲例,不僅明確了服務標準,還對費用調整等關鍵條款作出規範,已在全省養老機構推廣使用。此外,《機動車駕駛培訓合同示範文本》統一了時長、費用等爭議焦點;蚌埠市出臺的政府合同管理辦法,規範了國有資產租賃等協議簽署流程。數據顯示,亳州市推行“陽光合同”工程後,家電零售業投訴量顯著下降。
“沒想到誠信經營真的能換來訂單。”安徽安興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陸榮剛告訴記者,憑藉AAA級信用評級,企業成功中標成爲徽商銀行全省網點裝飾工程的供應商。省市場監管局將合同行政監管工作與信用體系建設相結合,升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活動,已爲2898家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其中616家AAA級企業更是能享受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等領域信用加分政策。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重點規範醫療美容、體育健身、教育培訓、外賣租車等領域合同條款,持續優化市場秩序。(記者 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