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潁上:傳承非遺 提升美育水平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你看那剪紙貼得比繡工還精緻,太漂亮了!”“用剪紙呈現佈滿圖案的旗袍更顯得技藝精湛呀!”……盛夏時節,一場非遺剪紙和旗袍結合的創意活動在阜陽市潁上縣尤家花園裡舉行,活動生動展現了20餘套剪紙服飾作品,吸引了遊客和當地羣衆的連連讚歎。

這些“剪紙旗袍”的圖案都是縣實驗幼兒園的師生們一刀一剪裁出來的,他們將剪紙元素繡制在旗袍上,使平面的剪紙藝術以立體形式呈現,最後形成具有濃濃中國風的“剪紙旗袍”,既體現了剪紙的靈動,又展現了刺繡的華美,更呈現出傳統工藝與服飾時尚的融合效果,成爲百年尤園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這只是潁上縣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切實抓好非遺傳承,着力提升美育水平的一個縮影。潁上縣有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38個,其中,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項(潁上花鼓燈)、省級5項(潁上推劇、淮河鑼鼓、管仲的傳說、潁上大鼓書、潁上琴書)。該縣積極探索將非遺融入中小學幼兒園育人體系,打造了一系列非遺美育課程,不斷豐富和完善美育的內容與形式,讓優秀非遺在校園得到傳承。

迪溝鎮湯店小學探索將戲曲創編成“戲曲廣播操”和“戲曲美術展”,讓藝體融合發展達到學生全員參與的水平,現已開展全縣觀摩研討現場會促進戲曲推廣。潁上縣第四小學的版藝,實驗幼兒園和關屯中心學校的剪紙,迪溝鎮湯店小學的戲曲,潁上二中和潁上梧岡小學的書畫,劉集中心學校的書法,潁上縣慎城鎮第三小學的苗銀,潁上古城鎮中心學校的陶窯等,在校內外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各具特色。2024年以來,縣教育局指導九所學校成功創建“第二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潁上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原創花鼓燈舞蹈獲評國家級優秀藝術節目二等獎、省優秀藝術節目一等獎和省優秀原創作品獎。潁上一中的教學研究類論文獲藝術展演優秀美育改革創新成果類省級一等獎,學生書法作品獲省級一等獎;潁上五中的《非遺藝韻藝術實踐工作坊》和阜師大附小潁上第一小學的《陶藝工作坊〈藝韻人生 快樂啓航〉》獲實踐活動類省級二等獎。全縣各中小學被市教育局推薦省級優秀作品共11件,其中獲一等獎3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1個。

下一步,當地將進一步擴大育人覆蓋面,結合地方文化設立藝術特色課程,積極邀請名家建立“走進名家”交流學習實踐活動,加強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創建,切實做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指導工作,真正把美育融入校園生活全方位,營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成爲具有高尚情操和優秀品質的時代新人。(沈雲鵬 孫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