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懷寧:顏值變產值 美麗能生金

眼下,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謝山村260畝荷花生機盎然,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宛如綠色的波濤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一朵朵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含香吐豔、迎風盛開,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打卡遊玩。近年來,當地通過發展“荷花經濟”,推動農文旅融合,實現“顏值”變“產值”、“美麗”能“生金”,爲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走進荷花基地,陣陣清香隨風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村民們穿梭其間忙着採收蓮蓬,還有三三兩兩的遊客結伴賞花,用手機或相機記錄下眼前的美景,一幅夏日鄉村唯美畫卷徐徐展開。

謝山村荷花基地緊鄰懷寧縣城,每天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觀賞。“荷花盛開的季節,經常帶孩子來,既可以賞花,又可以摘蓮蓬,還能親近田野,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前來遊玩的市民錢春娥說。

近年來,謝山村將綠色作爲發展底色,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荷花經濟”,推動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形成了“百畝荷塘、十里花廊”景觀帶。

該村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盤活閒置土地,規模化種植荷花,讓農民既通過土地流轉獲租金,又能在基地務工掙薪金,還能參與種植分收益,讓荷花的“顏值”實實在在轉化爲富民的“產值”,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雙豐收”,“荷花經濟”成爲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荷花豐收時,我只要有空就來荷花基地採摘蓮蓬,每小時20元工錢,一年能賺到1萬塊以上。”67歲的村民張慧蘭是謝山村月塘組人,聽說基地需要採摘人手,離家近還能掙錢,她便主動前來。如今在基地做工不僅能兼顧家庭,穩定的收入更讓她心裡踏實。“我們上班主要是收荷花、蓮蓬、摘蓮子,在這裡上班每天100多塊錢。”操俊軍是當地村民,以前長年在縣城周邊務工,自從村裡荷花基地建好後,他就在這裡務工,這樣一來,便有了穩定的收入。

“蓮蓬採摘期每年從7月上旬到9月底,260畝荷花基地一畝產量500多斤蓮蓬,年產蓮子1萬斤,僅這一塊村裡年收入50多萬元。”謝山村黨支部書記操樂宜說。

如今,謝山村環境優美的荷花基地,已成爲市民近郊觀光的好去處、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檀志揚 操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