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核聚變「東方超環」 拚領先全球發電
中國近年積極研究開發核聚變(核融合)能源設施,除四川成都的「中國環流3號」外,安徽合肥也有「東方超環」,並有數個實驗裝置建設中。最新消息顯示,合肥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將於2027年完工,專家也強調能在5年內看到「核聚變點亮的第一盞燈」。
綜合央視新聞、合肥發佈、觀察者網等消息,5月1日合肥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工程總裝工作,於「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正式啓動,比原定日期提前兩個月,現場零組件總重量達6000公噸。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表示,「力爭在2027年完成BEST項目建設」、「在全球率先實現聚變的氘氚運行放電」。
所謂核聚變能量,係指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釋放的能量,融合的主要燃料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過程由氘和氚離子融合成氦,其間損失的質量則轉化爲超強能量,與太陽發光發熱原理相同。
稍早於4月底在上海舉行的「好望角科學沙龍」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總指揮李建剛認爲,預計可以在2027年建成核聚變能實驗裝置,並在5年內看到「核聚變點亮的第一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