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資料中心 環團促全部用綠電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18日舉辦論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灣最後一部核三廠2號機組即將在今年5月除役,在野黨趕在「非核家園」實現前,將核電廠延役修法草案列爲優先法案。環團昨指出,推動老舊的核電延役及未來極不確定的新核能技術,只會加劇核安風險,且按照政府規畫,光電及離岸風力建設可提供Amazon、Google等資料中心所需的100%綠電,當下應加速AI用電需求管理,要求建設資料中心時提供能源使用計劃。
AI產業蓬勃發展推升用電需求,外界關心能否仰賴核能滿足需求,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指出,經濟部對AI用電量的預測大幅高於國際估算,若臺灣按照規畫完成光電與離岸風力發電建設,便能爲Amazon、Google及Nvidia等資料中心提供所需的再生能源電力,當下最重要的是加快對AI用電需求的管理,並要求資料中心在設立時提供能源使用計劃,採取最佳能效設計,並履行再生能源承諾。
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強調,不論減碳或淨零,核電的貢獻微乎其微,氣候危機迫在眉睫,臺灣沒有預算、時間,核電延役及新核能技術,只會加劇核廢料問題與核災污染重大風險。
趙家緯解釋,官方預測2050年臺灣總髮電量將增長至5700億度,再依照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倡議2050年核能佔比達30%,代表臺灣不僅每5年就要新增1座芬蘭花18年才蓋好1座的歐洲壓水式反應爐,2035年後每年更需新增2座小型核能反應爐,考量新增核電的價值調整均化發電成本高居不下,及國際核電延役的均化成本逼近每度4元,可行性極低,也將面臨嚴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