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資料中心吃電怪獸 美鬧電荒
AI衍生出的需求,引發美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用電成長。圖爲人工智慧、機器人模型和美國國旗示意圖。(路透)
人工智慧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升用電需求,獨立監管機構警告,資料中心暴增已使電網容量陷入瓶頸,建議由開發商自建發電設施緩解壓力。AI同時也推高電力需求,讓年度電力拍賣價格、家庭電費支出飆升,引發社會對企業轉嫁成本與電網韌性的疑慮。
監管機構Monitoring Analytics總裁鮑林(Joe Bowring)21日表示,容量不足以供應新增需求,建議讓資料中心開發商自行建立發電設施,並允諾自建電源的資料中心可優先接入電網,免去長達數年的等待期。他認爲要求自備電廠的做法有助於排除長期需求預測中的重大不確定性,初期階段可以有效過濾專案,減少不切實際的申請。
AI衍生出的需求,引發美國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用電成長。據能源顧問公司Grid Strategies估算,美國過去電力需求幾乎持平,未來5年需求卻增長16%,爲一年前推算的3倍。PJM表示,爲滿足預期尖峰負載與儲備,需額外供應146.1吉瓦(1吉瓦相當於10億瓦)電力。PJM是美國最大電網營運商,旗下電網覆蓋美東多數面積,是全美資料中心最密集的地區。
壓力已直接反映在年度電力拍賣。PJM主持的拍賣將於23日公佈結果,市場普遍預期今年落在130至160億美元間。2024年總值爲147億美元,較前一年大增約600%。分析稱,如果排除資料中心的需求,原本僅需50億美元,且成本增幅最大的地區,正是擁有大量資料中心的維吉尼亞與馬里蘭州。
但對民間而言,AI驅動的需求增長則帶來截然不同的壓力。馬里蘭州消費者保護團體警告,財團設立資料中心,爆炸性能源需求卻轉嫁給一般家庭,導致「財富由下而上大規模轉移」。部分地區甚至因電費大漲,迫使公用事業調整收費時程緩衝民衆壓力,PJM也從今年起引進價格上下限,防止電價失控。
資料中心密集化幾乎顛覆了現有的電力規畫。中心的用電量相當於小型城市,且短短一、兩年即可建成,遠遠快於傳統電網建設,加劇基礎設施老化與極端天氣下的電力供應風險。美國之外,沙烏地阿拉伯、愛爾蘭、馬來西亞等地也積極佈局資料中心,令全球電網壓力同步升高。
川普政府取消再生能源稅賦優惠後,美國能源轉型路線恐愈發緩慢。專家警告,若缺乏有效政策與投資升級,資料中心擴張必然大舉推升整體用電成本進一步飆升,威脅電網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