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造富規模和速度史無前例:全球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今年已誕生數十位新億萬富翁

AI熱潮加速造富,今年全球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已造就數十位新億萬富翁。

據報道,OpenAI、Anthropic、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Anysphere等明星AI初創公司的大規模融資創造了鉅額賬面財富,並將公司估值推至歷史新高,同時造就了新的億萬富翁。

英偉達、Meta、微軟等人工智能相關上市企業股價飆升,數據中心和算力建設領域的基礎設施公司蓬勃發展,加之人工智能工程師的高額薪酬,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創造個人財富。據彭博社估計,四家最大的私營人工智能公司已經創造了至少15位億萬富翁,總淨資產達到380億美元。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目前全球共有498家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這些估值不低於10億美元的私有人工智能公司的總估值已經達到了2.7萬億美元,其中100家成立於2023年後。此外,估值超過1億美元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已超1300家。

去年9月離開OpenAI的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今年2月創辦了Thinking Machines Lab,截至 7月已完成20億美元史上最大規模種子輪融資,公司估值120億美元。Anthropic正洽談50億美元融資,估值爲1700億美元。知情人士透露,Anthropic首席執行官達里奧·阿莫迪(Dario Amodei)及其他六位創始人如今很可能已成爲億萬富翁。

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需要算力支撐,那些有能力提供算力的企業和個人實現了財富大增。據Forbes報道,在初創公司中,CoreWeave是典型代表,該公司通過其32個數據中心出售算力,服務對象涵蓋初創公司和微軟。CoreWeave的估值也從2023年的20億美元飆升至上市時的230億美元。公司三位聯合創始人和一位早期投資者都成爲新晉億萬富翁。

據CNBC報道,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熱潮中大量公司上市,由於能夠持續獲得風險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家族辦公室及其他科技投資者的投資,如今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可以更久地保持私有狀態。人工智能領域的財富大多集中在私有公司,這使得股權持有者和創始人難以套現。不過,二級市場的快速發展讓私有公司的股權所有者能向其他投資者出售股份,從而獲得流動性,數十傢俬人公司被收購或合併也提供了流動性。例如Meta向數據標註初創公司Scale AI投資143億美元后,其28歲創始人Alexandr Wang加入Meta的超級智能實驗室。

人工智能熱潮主要集中在舊金山灣區。硅谷區域研究所數據顯示,去年硅谷企業獲得的風險投資超350億美元。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和Henley & Partners的數據顯示,舊金山的億萬富翁人數已經超過紐約,前者有82人,後者66人。蘇富比國際房地產公司數據顯示,去年舊金山售價超2000萬美元的房屋數量創歷史新高。

媒體報道稱,租金、房價和需求的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人工智能。MIT首席研究員安德魯·麥卡菲(Andrew McAfee)表示,“回顧100多年的數據,我們從未見過如此規模和速度的財富創造。”麥卡菲說,這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地理集中度令人震驚,“懂得創辦、資助和發展科技公司的人都聚集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