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早報 | 小米首款 AI 眼鏡三年內目標年出貨量超五百萬;人類辨別 AI 生成圖像成功率僅 62%

小米首款 AI 眼鏡三年內目標年出貨量超五百萬

7月28日,據搜狐科技報道,小米 AI 眼鏡項目負責人李創奇透露,該項目由小米董事長雷軍親自拍板同意立項。小米首款 AI 眼鏡在6月底正式發佈,發佈後很快就缺貨了。

李創奇希望,三年內,能有機會藉助小米平臺推動智能眼鏡產業鏈向前多走一步,屆時小米 AI 眼鏡的年出貨量可能超過五百萬,中國已經有 7 億多的近視人羣,智能眼鏡的出貨量可能會超五千萬。

李創奇還表示,爲了讓這個項目在有限的時間儘可能成功,幾乎都選擇了最貴的元器件。儘管現在 1999 元的價格有毛利,但對於整體的投入來說,依然是虧本的。

全球首個設計Agent Lovart正式版上線

7月28日消息,全球首個設計Agent Lovart正式版上線,騰訊混元爲其提供3D生成的技術支持。Lovart將首選混元3D模型API接口,爲用戶提供超高清的細節建模體驗。

阿里千問API調用量躍居全球第四

7月28日消息,全球知名的大模型API三方聚合平臺OpenRouter公佈了最新一期榜單,來自中國的DeepSeek和阿里通義千問躋身全球前五。其中,通義千問以10.4%的市場份額,超越OpenAI的4.7%,位列第四。

OpenRouter推文顯示,當下成長最快前10大模型中有9個是開源的。其中,Qwen3-Coder調用量以近500億 Tokens高居第一,通義千問包攬前三,並在前十中佔據五席。最近一週,OpenRouter上的千問模型總調用量已超過2000億Tokens。

釘釘CTO:未來數據一定比算力貴,垂直領域的AGI很快到來

據第一財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釘釘CTO朱鴻表示,AI已經從上半場切換到下半場,這將是企業數據發揮出AI生產力價值的關鍵時刻。在未來的幾年內,垂直領域的AGI會很快到來。2025年會是行業大模型和企業專屬模型落地的元年,企業專屬模型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上海經信委:上海市將發放6億元算力券,以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

7月28日,上海經信委官方微信號發佈,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印發 《上海市進一步擴大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爲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上海市將發放6億元算力券,加強算力調度平臺建設,體系化支持企業研發和應用大模型,加快大模型生態空間集聚。

對租用智能算力的主體,上海市級給予最高30%租金補貼,並推薦申報國家智能券補貼,按照“補早補小”原則,市區協同給予最多1年、最高100%的租金補貼。對自主智能算力設施部署項目,給予最高10%建設支持,以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自主生態。

微軟研究:人類辨別 AI 生成圖像成功率僅 62%

7月28日,微軟人工智能公益項目(Microsoft AI for Good)發佈的一篇論文概述了一項實驗,該實驗有超過 1.25 萬名全球參與者,進行了 28.7 萬次圖像評估,結果顯示人類辨別 AI 生成圖像與真實圖像的整體成功率僅爲 62%,這表明人類在識破這些虛假圖像方面的能力僅略高於隨機猜測,面臨着較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