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平臺 導入預防醫療
格瑞奇董事長張翔毓博士致力將預防醫療平臺「AI Dr. Listening」導入臨牀、社區與醫療決策,讓健康從預防開始。圖/格瑞奇生物科學提供
生技新創公司格瑞奇生物科學日前發表其自主開發的預防醫療平臺「AI Dr. Listening」,標榜全球開創以蛋白質錯構爲核心切入點,結合AI檢測與結構修復藥物的「發病前介入」技術,在疾病尚未出現症狀前十年即實現風險預警與早期干預,該公司同時宣佈,將於臺灣與美國同步啓動臨牀驗證計劃,針對亞健康族羣進行平臺準確性與預防成效評估。
格瑞奇指出,蛋白質錯構被認爲與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及多種老化相關疾病密切相關,爲近年神經退化與代謝疾病研究的關鍵指標。過往主要治療以Lecanemab與Donanemab等單株抗體爲主,但多屬晚期介入、成本高昂且伴隨副作用大,難以全面推廣至全民。
AI Dr. Listening平臺僅需100微升血液或尿液檢體,即可在一至三小時內完成分析報告。據公司內部數據,檢測準確率達92%至98%間,能識別α-synuclein、TDP-43、IAPP與新穎生物標記等多種錯構蛋白,平臺內建Disease Origin Finder AI模型,會整合蛋白圖譜、生化指標與個人病史,重建潛在的病因途徑,進而提出個人化預防醫療建議。此外,平臺搭配的小分子結構修復藥物「Reprofold」爲口服劑型、較低副作用,矯正錯構蛋白結構恢復細胞功能,目前已完成多項動物實驗,顯示具改善相關病理指標的潛力。
目前平臺已在亞健康人羣中展開初步應用,協助辨識糖尿病前期與神經退化風險指標,預定啓動逾200名受試者的臨牀試驗,並與臺灣及美國醫學中心完成初步合作規畫,後續計劃向TFDA與美國FDA提出查驗登記與申請臨牀試驗。
格瑞奇表示,未來健康照護應從「預測與修復」取代傳統「發病後治療」被動模式,該平臺設計不僅可應用於臨牀,亦可擴展至社區檢測、健檢單位、保險公司開發預防型商品,甚至可導入偏鄉醫療與長照體系,提升醫療可及性與精準性。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阿茲海默症協會與世衛組織(WHO)等公開數據指出,全球約有超過兩億人口處於慢性病與神經退化風險邊緣。若年度健檢導入該平臺檢測,並進行每季追蹤與個人化介入,推估預防性市場年產值可上看800億美元。該公司強調,目前尚缺乏兼具在地可行性與系統性規畫的預防醫療工具,若能率先導入該系統在高齡化快速發展地區,將有望形成預防醫療示範基地,進一步帶動生技產業與公共健康治理的雙軸創新。
格瑞奇團隊深耕蛋白質結構研究逾十年,建構涵蓋檢測、AI判讀及藥物修復完整技術組合,協助跨國藥廠提升早期病患招募效率,獲臨牀領域肯定,未來將持續深化臺美佈局,並與偏鄉醫療合作,推動結構健康普及化,目前已獲得多家國際藥廠及基金會關注,並且與頂尖藥廠、保險、健檢業洽談合作。
格瑞奇執行長王怡泛博士表示:「蛋白質錯構並非僅是學術理論,而是失智、慢性病與老化的無聲推手,我們致力將此套技術導入臨牀、社區與醫療決策,讓健康從預防開始。」期望在政府政策支持與醫療體系合作下,讓臺灣成爲全球預防醫療創新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