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材驗證再加速!臺灣打造4跨院級驗證中心
衛福部今日(24)於亞洲生技大展舉辦「臺灣臨牀AI取證驗證中心聯合啓動大會暨國際研討會」。(李念庭攝)
醫院加速導入AI人工智慧,衛福部今正式啓動「臨牀AI取證驗證中心」,與國內醫學中心共同打造4家跨院級驗證中心,加速AI醫材取證。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指出,食藥署負責醫材發證,如同「監理站」,驗證中心則擔任「驗車中心」角色,把關AI醫材的安全性,確保更有效應用於臨牀。
衛福部去年成立三大AI中心,包括「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牀AI取證驗證中心」、「AI影響性研究中心」,完成「落地、取證、給付」三大任務。其中,臨牀AI取證由食藥署管理、發證,但過去廠商常因資料規模不足、缺乏人口代表性,而難以通過法規審查。
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李念庭攝)
李建璋表示,資訊處與食藥署合作,補助臺中榮總、高雄長庚、三軍總醫院、亞東醫院4家醫學中心建置臨牀驗證中心,導入跨院驗證機制、聯邦學習技術與FHIR國際標準,建立跨層級、跨體系醫院聯盟,取得具人口代表性的驗證樣本。
李建璋說明,AI根據大數據做判斷,是記憶而非推理,常有模型在實驗室取得滿分、實際應用卻不及格,因爲實際檢驗狀況,有不同人種和樣態,導致判讀失敗。因此,AI需要大樣本、多族羣,才能確保具有全族羣代表性,取得不同層級醫療間的穩定性,消除AI偏差。
李建璋補充,4家驗證中心及合作醫院,已同步建置FHIR伺服器,打造臺灣首座基於FHIR標準的跨院電子病歷資料庫,促進資料互通與標準化,提升AI臨牀實用性。民衆不用擔心個資問題,資料都在醫院內、不會供給廠商使用,醫院也有倫理委員會能去個資化、嚴格把關。
李建璋指出,4家驗證中心均已啓動服務流程,8項產品進入臨牀驗證與法規申請階段。他舉例,目前有4項AI醫材正在檢驗,包括眼底攝影判讀糖尿病、心電圖預估一年後猝死率、電腦斷層判別腸穿孔、肺癌者有無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羣(ARDS)。
食藥署指出,取證時間長短依據資料完整有所不同,夠完整、充足的話,2~3個月就能審查完成,最快半年就能取證。不過,重點還是在於前期蒐集資料、準備驗證,需要很長時間,透過取證中心,盼縮段尋找可用資訊的時間,加速取證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