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需求爆發、臺灣經濟「超乎預期好」 中經院上修GDP達5.45%

▲AI需求爆發,看好臺灣今年GDP表現。(示意圖/記者周宸亙攝)

文/中央社

中經院今天公佈最新經濟預測,大幅上修202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5.45%,關鍵就是下半年延續AI熱潮,出口持續暢旺。中經院院長連賢明直言,今年經濟成長如同昨天的臺積電法說「超乎預期好」,儘管有關稅風險,但維持審慎樂觀態度。

中經院今天公佈經濟預測,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爲5.45%,較7月預測值3.05%,大增2.4個百分點,經濟成長模式「內外皆溫」。中經院也是目前首家國內主要機構將經濟成長率上修至5%以上。

中經院說明,受惠於對等關稅緩衝期帶動的提前拉貨效應,以及AI科技熱潮推升全球對半導體需求,2025年上半年經濟成長高達6.75%,其中第2季更達8.01%;下半年延續AI熱潮,第3季經濟成長率初估5.82%,第4季受基期偏高影響,經濟成長動能略緩,成長率爲2.71%,並計全年經濟成長率爲5.45%。

通膨方面,今年物價走勢開高走低,預估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爲1.81%。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考量美國聯準會降息因素,將由第1季的32.89元,升值至第4季約29.95元,全年平均價位約30.91元,較2024年的32.11元升值約3.88%。

今年以來,原本政府及主要智庫考量美國關稅政策風險,看淡景氣表現,但隨後屢次上修。 中經院解釋,美國關稅議題攸關國際貿易與供應鏈佈局,加上關稅外溢效果,以及時程、內容變動頻繁,全球經濟出現較大震盪,但因關稅緩衝期、提前拉貨現象,以及貿易談判釋出的管制解除等利多訊息,推升全球貿易活動與主要國家成長,主要經濟體成長動能優於預期,主要國家成長預測值也在對等關稅宣佈後,從谷底逐步上修。

臺灣方面,前3季出口表現亮眼,進口也因廠商投資需求、出口引申需求而穩健攀升,並帶動商品與服務輸出、輸入大幅成長。中經院預估,2025年全年輸出、入成長率分別約26.59%、27.30%。

而國際AI需求強勁,帶動廠商積極投資,今年民間投資全年成長率約11.58%。 民間消費也保有動能,雖然上半年因臺灣民衆偏好出國旅遊以及基期因素,年增率平緩,下半年則受惠於股市財富效果,拉擡成長動能,2025年全年成長率爲1.56%。

至於美中衝突升溫,是否波及臺灣經濟表現,連賢明表示,美中可能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展開會談,臺灣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是否在美中會談之後比較明朗,還得持續觀察,但推測比較可能的情況是起起伏伏、走走停停。

連賢明說明,國際貿易談判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即便日本、韓國先前已經與美國達成協議,最近仍有許多細節沒談攏,雙方持續協商,顯見貿易談判很難短期內有結論,也很難做到皆大歡喜。

展望全年經濟表現,連賢明認爲,關稅不確定性仍在,但中經院對臺灣景氣前景抱持較審慎樂觀的態度,畢竟美國大幅度拉高關稅,或是中國稀土全面管控,屬於比較極端情境,發生機率沒有那麼高,但也不見得會像外界預期的順利發展。

連賢明補充,中國把稀土作爲武器,但臺灣最主要的半導體產業,並非主要稀土使用者,而是以設備商使用較多,由此看來,稀土管制對臺灣產業影響偏向間接而非直接。 展望2026年,中經院預估在今年的高成長之下,明年經濟成長率仍有2.55%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