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業內卷!3成崗位年薪破225萬 「頂級天才」千金難求

廣州新春首場大型招聘會「春風行動、南粵春暖2025─廣州好搵工」日前在天河區火車東站廣場舉行,招聘會上的人工智能專區吸引大量求職者。(取材自中國新聞週刊)

愈來愈多中國企業不用人工改用機器人,引發人力就業市場警訊,不過與機器人相關的AI(人工智能)等行業,則因招聘需求旺盛掀起「搶人大戰」。據統計,春招首周,AI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速33.4%,居行業第一,AI工程師求職增速達69.6%,居職業榜首,超三成崗位端出超50萬(人民幣,下同,約新臺幣225萬元)年薪「重金」搶頂尖人才,使AI行業「內卷」情勢更加嚴峻。

隨着DeepSeek的一夜爆火,AI相關行業就業需求正迅速改變。據中國新聞週刊引述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2月數據顯示,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及生物醫藥行業招聘需求旺盛。DeepSeek進一步推高就業市場AI熱,除AI工程師平均招聘月薪超2萬元(約新臺幣9萬元)居第一,包括機器人算法、導航算法及深度學習工程師薪資也高。

報導以一名今年將畢業的計算機專業碩士生周盛(化名)現身說法稱,他主攻大模型崗位,在去年以來的秋招中拿到十幾家公司的offer(錄用通知)。想成爲能被企業爭搶的AI人才,高學歷、項目經驗、競賽或論文發表等大都是硬性條件。

AI人才的稀缺性也高居不下。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佈「2025AI技術人才供需洞察報告」,近一年最稀缺AI技術人才崗位是算法工程師,人才需求佔比超67%;其次是圖像算法、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在所有招聘崗位中,年薪50萬元以上崗位佔比最高,約31.0%。

在學歷方面,碩博學歷總計佔比達73.0%;人才數居前五的專業分別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機械工程和計算機技術。

知名初創公司開出的價碼也不容小覷。周盛說,儘管自己不屬於「人才計劃」,一家「AI六小龍」之一的初創公司仍給他開出了總包70萬元(約新臺幣315萬元)、月基本工資超4萬元(約新臺幣18萬元)的優渥條件。DeepSeek最近也釋放出深度學習研究員(AGI)、核心系統研發工程師等急招崗位,月基礎工資可達6萬至9萬元(約新臺幣27至40萬元),一年14薪。

但對AI行業來說,真正的「頂級天才」可能千金難求,這也讓企業主們更願意捧高薪搶人。曾任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的馮麗娟指出,近幾年AI行業競爭加劇,大企業以往長期的人才使用和培養的週期已經被打亂,淘汰率非常高,以大模型的基座類崗位爲例,2024年年底大家逐漸認爲文本大模型「已經『卷』到頭了」,崗位數量也進一步縮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