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掀文旅變革 導覽、表演、助登山…中國景區紛引進機器人
馬蜂窩訓練的機器狗,該AI智能設備可爲遊客提供目的地景區分佈情況及簡介、交通信息等。(取材自觀察者網)
近年來科技浪潮洶涌,文旅場景也成爲AI(人工智慧)機器人、機器狗展露頭角的舞臺;除了先前泰山景區投入外骨骼機器人助遊客登山,北京海淀區舉辦的科技廟會上,機器人化身民樂大師,演奏二胡、嗩吶、笛子等多種民樂器,AI不斷打造集科技體驗、娛樂消費於一體的文旅消費新場景。
觀察者網報導,肯綮科技VICX外骨骼機器人今年春節在泰山景區登場,專爲遊客登山設計,揹帶挎在腰上,續航能力達到5小時,遊客反映,「穿上之後,感覺像是有人在拉着我上山,輕鬆不少」,掀起關注。
另外,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3月中下旬也將正式上線外骨骼機器人,該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景區正式運營時,收費將控制在每小時30至40元人民幣,也會考慮設置長陡坡和長階梯路段的9.9元嚐鮮體驗等多種收費模式。湖北省鄂旅投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進一步優化「登山神器」的點位設置與收費方案,未來不排除在省內其他景區推廣。
據報導,廬山風景區新任導遊機器狗「途途」上線,會翻滾、握手、比心等等,遊客們紛紛上前與它拍照打卡,就連外國遊客也忍不住讚歎。有些機器狗在文旅場景的表現還能更「聰明」一點,貴州貴陽黔靈山公園的機器狗不僅能做出比心、倒立等動作,還能隨着口令回答遊客的問題。今年,貴州計劃打造10個文旅大模型應用場景推出「AI遊貴州」,AI BOT貴州巡遊正是一部分。
一名景區資深業者說,之前的智慧景區建設主要服務於景區管理和遊客安全,但最近這段時間,感覺AI機器人真的是個有意識的「人」,非常聰明。馬蜂窩目的地研究院院長也孫雲蕾表示,貴州旅遊推出的AI BOT,能利用其內置的語音識別與馬蜂窩的大數據內容,爲遊客提供準確而詳細的信息,目前馬蜂窩訓練的十幾個AI BOT,已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
不過孫雲蕾也提到,當前在旅遊場景中,遊客對機器狗有好奇和興趣,但成年人可能一開始覺得新奇,過一陣子就覺得機器狗還是有點笨,動作語言不夠「絲滑」。多位旅遊業者提到,AI應用於文旅場景將帶來產業變革。
廬山景區的遊客在與導遊機器狗互動。(取材自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