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席捲MWC,運營商對5G-A更有熱情了
當AI的風吹到通信行業,全球運營商又重拾了對5G的興趣。
“去年跟我們的運營商客戶聊5G、5G SA或者5G-A,他們當時都還沒有規劃。但是今年再聊同樣的話題,運營商已經有具體的落地日期了。他們對這件事的態度更緊迫了。”在今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愛立信全球網絡業務戰略負責人Hans Hammar告訴界面新聞。
5G-A(5G-Advanced,也稱5.5G)是5G網絡在功能和覆蓋上的部分升級。5G-A能提供下行10Gbps的速率,相當於從原來5G的1Gbps提高至10倍。在6G商用以前,5G-A能夠補充部分5G不能實現的場景,如XR、車聯網等。
中國運營商對5G-A的響應較爲積極。截至2025年3月,全國超330個城市完成5G-A網絡部署,尤其是北上廣深等重點區域。目前,上海移動就已建成超1.4萬個5G-A基站,實現主城區及重點區域全覆蓋。
但全球範圍內,運營商對5G-A的投入力度並不算大,甚至許多運營商對於5G也僅在觀望狀態。
一個原因是,率先投入5G部署的運營商們已在頻譜競拍、網絡建設和運營上付出了諸多成本,但由於5G時代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例如短視頻之於4G),運營商的投入與回報仍然存在剪刀差。而部署5G-A又意味着新的投資,這也導致運營商們對其抱有猶疑態度。
但AI的爆發讓運營商們又有了新的興趣。今年MWC期間,運營商討論度最高的一個話題,就是爆火的AI能否加快5G的回報週期。
作爲通信設備服務商,以及5G技術的主要推動者,華爲的答案是“能”。華爲無線網絡副總裁、首席營銷官趙東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AI爲運營商帶來了三個機遇。
一是流量增長。華爲公佈的數據顯示,人類正史無前例地大規模生產tokens(文本處理的基本單位,即模型理解人類語言的最小片段)。過去8個月,中國市場日均TOKEN使用量增加了33倍,其中付費的TOKEN增加了15倍。預測2030年tokens消耗帶動的流量將超過當前移動互聯網接入總流量的3.5倍。未來運營商的流量中,將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生成式AI所產生的token。
二是人與網絡的交互形式變化。AI使得交互方式從單一的數據流量變成多模態的交互,對網絡流量和帶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望轉化成運營商對新收入。
三是終端與雲端進一步協同。終端用戶最大的痛點之一就是續航時間,它不可能部署足夠大的算力來完成所有的推理工作,部分工作會交由雲端處理,這就導致端和雲之間的交互極大增加,爲運營商提供新的服務模式。
AI的確能夠帶來更大的流量。甚至有種說法是,DeepSeek引發的接入和下載狂潮就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但對運營商而言,最重要的並非流量增長,而是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的提升。這也是擺在華爲等通信設備服務商面前的挑戰。
Hans Hammar提到,過去15年間,移動寬帶都是以無限量訂閱套餐的形式銷售出去的,用戶使用網絡的多少付費金額之間並無關係。這也導致運營商花錢投入5G等技術過後,沒有出現相應的收入增長。突破的關鍵在於通過差異化的連接和動態網絡切片來轉變運營商的商業模式。
全球運營商已經開始探索速率、時延、VIP權益等多量綱體驗變現,衍生出了商旅、直播、AI雲手機等一系列套餐。同時,通過網絡能力開放,運營商商業模式可以從前向收費擴展到後向收費。華爲稱,中國運營商與保險、餐飲等100多個行業展開AI新通話服務的合作,後向收益可以提升10倍以上。
爲了讓運營商更積極地擁抱5G-A,華爲同時也在幫助其降低部署成本。趙東表示,華爲正在引入通信大模型等AI方案來提升網絡的維護效率,節能效果以及網絡體驗。同時,在幫助運營商建設5G-A網絡時,可以更多地利用存量網絡,對存量頻道設備進行收編,從而降低新增設備所帶來的站點租金。
通信設備服務商在儘可能地爲5G-A鋪路,接下來的選擇權則交給運營商。在商業回報尚不明晰時,任何一種投資都具有風險,但爲了可能的增長機會,已經有運營商願意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