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圖片 教師:也要美學知識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AI在教育現場的應用愈來愈普遍,有本土語教師利用聊天機器人讓學生了解客家文化,有數學老師帶領學生運用AI工具解題。美術老師也分享在課堂中帶領學生生成圖片的經驗,必須告訴學生如何正確使用AI,避免侵權踩線行爲。
高雄鳳林國中老師李雅文表示,AI生成圖片在藝術領域的應用非常強大,在上視覺藝術課時,就曾帶領學生用AI生成圖片。不過在生成之前,要先在課堂中爲學生建立知識架構,像是作品的材質、光線、視角,學生才能精準輸入提示詞,「要生成好看的圖片,也必須要有基礎的美學知識」。
李雅文也強調,必須在課堂中告訴學生如何正確使用AI,以圖片來說,就是避免生成版權物,例如先前的「吉卜力之亂」,以及生成動漫角色等有侵權疑慮的踩線行爲,也不應隨意生成知名人物照片,可能侵害肖像權。
教育部去年發佈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有針對生成式AI輔助教學進行說明。該指引建議,學生對於未知或陌生的概念與事物,可以應用生成式AI進行學習,例如提出問題、請AI給予解釋、範例及類比,或依據有效的學習策略建議學生擬定學習計劃,更可以讓AI成爲學習夥伴,互相提問,促進學生的思考及對概念的理解。
不過,該指引也提醒,學生在學習上使用生成式AI的時候,需注意AI會產生偏見、歧視、編造或不正確資料等問題,學生不能只是複製貼上AI的成果,而是學習思辨且保持批判態度,避免使用錯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