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融入大學生活/舞臺夢與GPT同行!音樂劇少女靠「精準思路」駕馭AI 堅信真情無法被取代

製圖/聯合新聞網,圖/受訪者婕希提供

AI不只是冰冷工具!她透過GPT將生命經驗化作舞臺情感

對音樂劇情有獨鍾的婕希,提及自己在音樂與表演課程中的學習經驗。她表示,自己在進行演唱和表演時,經常需要理解英文臺詞或歌詞背後的意涵,因此,她會請GPT協助翻譯和解析臺詞,能更好理解角色情緒與表達方式;在準備個人舞臺劇表演時,也會和GPT討論、規劃呈現的形式。

婕希提到,自己在演唱或表演時,腦中必須呈現相應情境與情緒,才能呈現真實、打動觀衆的演出。爲了讓情感表現更加細膩,她會利用GPT將需要演繹的情感與自身經驗做連結。想到這些經驗,婕希的眼神瞬間亮起,她憶起過去在演繹《也許美好結局》劇中的機器人角色時,一度難以理解「非人類」的情感表現,但GPT建議她從人類面對離別的掙扎與自我安慰切入,模擬角色可能的情感運作;並提醒婕希將自身的生命經驗融入詮釋過程,協助思考每一句歌詞應調動的回憶與情緒,讓她在呈現角色時,更具有真實感和人性。

不過婕希強調,生成式AI沒有感情,「它可以給你一個框架、一個思考方向,但真正的作品終究要源於『自己』,那纔會真的是你的東西」。她表示,音樂劇的實作非常多,表演部分尤其需要投入自身經驗,「我希望每一句歌詞都能打動觀衆,你要讓他們看得懂、感同身受,那才叫做表演」,畢竟她纔是舞臺上的主角,AI也無法取代演出爲觀衆帶來的感動。

婕希對音樂劇情有獨鍾。圖/婕希提供

是心靈導師也是規劃專家 生活上還可以這樣應用

對於課業以外的應用,婕希提到,儘管GPT有時傾向附和使用者,她仍把它當作「心理上的雙重確認者」,當說服不了自己時,她會向GPT傾訴感受與狀況。婕希曾在爲畢業歌作詞作曲時陷入瓶頸、懷疑自己,但GPT提醒她,無論比賽結果如何,這首歌都是她從內心一字一句寫出來、每顆音符都是生命的經驗跟感悟,因此早已「贏在起點與終點」。這番話讓她重新肯定自己創作價值,也不禁感嘆「這也算是GPT教會我的一課吧」。

除此之外,婕希在經營自媒體時,也會參考AI的建議,不僅能請GPT協助排程與規劃主題,由於影片的前3秒,往往決定觀衆是否繼續觀看,婕希更會請它幫忙設計影片開場。她回憶,高中時籌劃原創歌曲拍攝時,也曾與同學一起使用GPT輔助撰寫企劃書。AI能針對不同情境,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案,爲企劃奠定初步架構。不過,真正的細節仍需仰賴團隊討論與腦力激盪,「AI沒有比較聰明,它只是整理大數據,真正的創意還是要靠我們人腦集思廣益」。

使用AI「優劣取決在個人」 她靠指令與思路掌握主導權

在使用AI時,偶爾會得到不理想的迴應,但她認爲「問題一定是出在我身上」,思維靈活的婕希分享自己下指令時的習慣,她指出,回答的效果取決於指令的清晰度和完整度,因此她在提問時通常不會「直搗黃龍」,而是先理清思路、畫出心智圖,再針對相較模糊的部分下指令,讓AI提供可用的建議與整理,「最終得到的那個成果纔會是你的」。

「AI的好壞真的是取決於你怎麼去使用」,婕希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它並非是代寫人或主導者的角色,正因爲如此,婕希認爲使用AI不應該只是在紙上爭論的焦點,而是要積極探討如何正確運用。爲了避免「獲得錯誤的資訊而不自知」,使用者需具備批判性思維,不能盲目相信AI提供的資訊;同時,也得進行多方查證,例如透過搜尋引擎或參考不同意見。

對於學生使用AI的爭議,婕希認爲,與其給一個規範去限制、禁止學生,不如教導學習的方法,「畢竟當你不知道使用方法的時候,就只能亂用」。她強調,讓學生了解如何合理使用AI,而非單純下禁令,既能避免濫用,也能培養批判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達到雙贏的效果──老師不用過度管控,學生也能掌握正確使用的方式。

有別於一般大衆使用生成式AI的情境,婕希會透過ChatGPT梳理情感,將要演繹的劇本與自身經驗做連結。圖/婕希提供

從學習到求職…AI與人共存的未來 「這份獨特」無法被取代

談到未來職涯與生成式AI的關係,婕希坦言,許多人擔心自己的職業會被取代,但她認爲,「要不要被取代,往往是我們的選擇」。如果只是被動依賴科技,人類確實可能因懶惰而失去優勢;然而,若能積極學習,善用AI推動自我成長,「被取代」的憂慮也許就能被推翻。

「我認爲『不要被取代』最大的關鍵,就是讓自己變得獨特」,她表示,若能把興趣與能力結合,發展出無法輕易被複制的專長,就能在AI浪潮下保持競爭力。婕希指出,每個職業都有其存在意義,即便未來AI能快速判斷病症、提供資訊的解答,但職業的核心價值仍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上,就如老師對學生、醫生之於病人,「那份溫暖是機器永遠無法取代的」。

展望未來學生和AI工具在學習上的關係,婕希也提出嶄新的觀點:「我認爲AI未來有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去做個人的學習計劃的一個調整」。她解釋,在現行教育體系相對「標準化」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配合每一位學子,或許未來學生可以嘗試透過AI,打造專屬個人、客製化的學習方案或內容,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覺得AI在這個趨勢上面,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空間」。

至於該如何實行?婕希建議可以適度使用ChatGPT,並和它「培養感情」,透過持續對話,讓AI得以理解自己的習慣和需求,甚至從過去的交談分析,進而提供你「量身訂做的回答」。有個公主夢的婕希也笑稱,會要求GPT稱呼她「小公主」,這樣即使收到不合意的迴應,也不至於太生氣,能因爲帶來情緒價值而釋懷。

在婕希個人的經驗裡,ChatGPT不僅能協助整理思路、激發靈感,還像心靈導師般鼓勵她「做就對了」。她認爲,若學生能善加利用,生成式AI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學習『如何學習』,就是學習『如何自由』。找到喜歡做的事、想要做的事,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學習一定會碰到瓶頸,那AI就會是很好的夥伴。因爲你不一定能請得到全職家教,但AI可以幫助你學習、能提供多元資訊,只要好好與它溝通、合理的運用,就能得到相當大的幫助」。

受訪時婕希也提到,「我希望每一句歌詞都能打動觀衆,因爲唱歌、演戲、跳舞,你要讓別人看得懂,讓觀衆知道你在幹嘛,讓他們感同身受,那才叫表演」。圖/婕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