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生花,飛書是真的“跑通”了
這幾天,颱風“丹娜絲”一路北上,上海雲層低垂,卻始終沒有落下大雨。就在這座城市等待風雨時,一朵AI之花正在靜靜綻放。
說起這朵“花”,很多人其實早就用過。有人吐槽“上手複雜”,也有人叫它“效率神器”。這樣一款能有兩個極端評價的產品“飛書”,今天在AI浪潮中完成了新一輪進化。
飛書的這套成熟度模型值得抄作業
在說功能更新之前,有一件事更讓大家反響熱烈,飛書多維表格要上架釘釘和企業微信了,目前企業微信審覈已過,釘釘還在路上。
這種開放真的要更多一些,AI才能更快落地生花。
其實,從年初DeepSeek掀起熱潮開始,很多老闆就急着“趕緊搞AI”。但半年下來,真用起來的企業寥寥無幾,用了的也很難算清ROI,這纔是當下AI應用最真實的現狀。
再加上很多產品的宣傳和實際效果有很大差距,出現了“買家秀”和“賣家秀”的情況,而且這並不是個例。
“AI時代挑選軟件的方法需要改變。”飛書CEO謝欣說。
飛書CEO謝欣
市面上並沒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謝欣決定自己做一個,也就有了當天發佈的首個“AI應用成熟度模型”。
第一級別M1,概念驗證期,這個階段並不適合對外發布,屬於實驗室階段產品,可用於演示;
第二級別M2,早期試用期,一些願意嚐鮮的用戶可以進行使用,但不建議大規模部署;
第三級別M3,生產就緒期,適合主流客戶,在多數生產環境中可以使用並符合預期,可靠性要求高的場景可以先等等;
第四級別M4,全面應用期,幾乎所有場景都可以放心使用,效果也非常穩定。
像這樣有了標準,企業就能清晰的去進行選擇。“就像吃牛排,你可以選擇需要幾分熟。”謝欣說,有了合理的預期,企業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知識問答+多維表格,企業智能化的兩道“硬菜”
牛排之外,飛書這次還上了兩道硬菜:“知識問答”和“多維表格”。
先來說說“知識問答”。
大家在使用大模型的時候應該已經覺得他們很聰明瞭,但是如果能夠回答企業問題就更好了。但企業去訓練一個專屬大模型,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和成本,飛書能不能幹這件事?
現在答案是肯定的,飛書“知識問答”就是來滿足這個需求。
前幾天,謝欣曾去拜訪過和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謝欣就是讓“知識問答”幫準備的會面內容,“知識問答”通過飛書內的信息梳理了雙方的合作歷程,以及使用飛書的場景等信息。
飛書“知識問答”不依賴知識庫,完全使用飛書內的已有數據,所以你想要更完善的回答,飛書裡的已有數據必不可少。而且回答還可以設置權限,同樣的問題,不同權限的員工得到的答案可以是不同的,保證了信息安全。
接下來再來說說,飛書的標誌性功能“多維表格”。
飛書的用戶裡,每月有超過90%的員工在使用多維表格,這種滲透率對於一個產品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多維表格”正在向着全新核心應用場景的專業系統構建方式演進。
只需拖拽列表、看板、圖表等預置組件,就能把多張表格拼成一個帶交互界面的應用。例如一個簡易的電商直播管理後臺,可以涵蓋商品上架、訂單管理、客戶運營、訂單跟蹤、銷售數據等功能。
藉助“多維表格”,業務人員將首次具備構建可替代專業系統的能力。銷售、客服、人力等系統,僅用多維表格便可實現。
泡泡瑪特通過“多維表格”搭建一套AI內容生成系統,能自動抓取各個平臺的爆款文章,智能分析後,秒出高轉化文案,幫全國門店高效運營自媒體賬號,線上流量到線下的快速轉化。同時智能巡檢系統,從策劃到上線不到一小時。員工只需拍照上傳,AI自動識別異常,巡檢範圍全覆蓋,原來要一週做完的工作,現在幾分鐘搞定。
這纔是把AI真正落到業務一線,把智能塞進每個單元格、每個場景裡的樣子,幫業務人員釋放了前所未有的操作潛力。
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是,多維表格的單表容量已支持1000萬熱行,同時在數據加載也變得更快,2萬行規模的表格加載時間從過去的7.4秒縮短至0.94秒。
2025飛書未來無限大會當天,還帶了其他一些更新,像AI會議、飛書Aily、飛書妙搭等,把更多AI能力賦能到企業協作的每個細節裡。
正如謝欣所說:“選擇飛書,就是選擇一個長期、靠譜、真正落地的AI夥伴。”
AI使用就像城市的早高峰,出發越早,到得越早,晚十分鐘出發,可能就晚一小時到。飛書用一次次更新和標準化方法,給了行業一種確定性:AI不止能看,關鍵是能用、能落地。
風暴未至,AI之花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