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大贏家!謝金河揭「1顆產品」翻轉檯韓 這檔飆400%成鐵證
南韓已悄悄取代日本,成爲臺灣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AI熱潮帶動記憶體需求暴增,成爲臺股近期最火熱的題材。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AI伺服器需求暢旺,一顆HBM(高頻寬記憶體)產品已改變臺韓貿易結構,不僅推升南韓成爲臺灣最大逆差國,也讓海力士(SK Hynix)擊敗三星,奪下HBM霸主地位,股價從7.31萬韓元飆到38萬韓元,漲幅驚人達419%。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南韓已悄悄取代日本,成爲臺灣最大的貿易逆差國,而推動結構性轉變的關鍵,就是一顆「HBM高頻寬記憶體」。
謝金河回顧,過去臺灣對日本長期存在龐大逆差,主要來自進口設備、化學材料,過去30年逆差規模大多落在200至300億美元之間,去(2024)年仍有206.79億美元。不過,南韓近年已追過日本,成爲臺灣逆差的「新龍頭」。
他分析,臺灣本來對南韓是順差國,但隨着韓流文化崛起,韓劇、偶像天團攻佔臺灣市場,這些年醫美風潮也帶動臺灣人赴韓消費。僅去年就有146萬人次臺灣旅客前往南韓,成爲第三大客源國,光在服務貿易上,臺灣已是逆差。近三年逆差快速擴大,更直接原因則是記憶體產業的HBM。
數據顯示,2023年臺灣出口南韓182.03億美元,進口284.15億美元,逆差102.12億美元;2024年臺灣出口增加至207.92億美元,但進口卻高達437.07億美元,逆差暴增至229.15億美元,首度超越日本。今年前8月,臺灣出口163.54億美元,進口399.2億美元,逆差已達235.66億美元,甚至超過去年全年。
謝金河直言,一個HBM產品改寫了臺韓貿易結構。這幾年南韓半導體巨頭SK Hynix成功擊敗三星,登上HBM霸主,股價從7.31萬韓元暴漲至38萬韓元,漲幅高達419%,市值也躍升至24.37兆韓元,成爲南韓第十二大市值企業,風光程度完全壓過三星。
不過,他也指出,與Hynix的光芒四射相比,南韓多數鋼鐵、石化及汽車產業的股價卻跌到新低,情況與臺灣某些傳產相似,形成鮮明對比。
至於臺灣爲何進口如此龐大的HBM?謝金河解釋,原因在於臺灣是AI伺服器生產重鎮,若沒有南韓提供的HBM,就無法完成伺服器組裝。這個AI生態系的轉變,已直接反映在兩國貿易數據上。
◎免責聲明:本文的個股、ETF與專家觀點,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