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展快速且多元 私募股權基金搶進前瞻科技資產
國發會主委葉俊顯15日親臨〈2025私募股權論壇〉致詞,強調所有的政策、建設,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圖/陳碧芬
AI已經是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AI的進展帶動基礎設施革新,也刺激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熱潮,形成技術與資本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私募股權基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國發會,爲了更加強化臺灣在全球的影響力,在既有的硬體制造基礎上,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加速前瞻技術佈局。
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15日攜手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理律法律事務所,共同舉辦〈2025私募股權論壇〉,除了發佈《2025臺灣私募股權基金白皮書》,邀請的產業專家、私募股權基金及企業代表,多認同私募股權基金正積極佈局前瞻科技資產,攜手具潛力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導入營運管理經驗、資源整合與產業網絡。國發會主委葉俊顯親臨致詞,說明政府推動資本市場發展與優化投資環境的政策方向,特別是國發會正積極推動的「AI新十大建設」。
葉俊顯表示,正偕同產學研各界,開發各式智慧應用及創新服務,讓AI深入食衣住行育樂的日常生活,爲百工百業注入成長動能與生機。行政院國發基金已正式通過「加強投資AI新創實施方案」,爲期十年的投資計劃,總額爲新臺幣100億元,預計投資在國內AI新創及數位經濟相關產業,並採用「政府與民間搭配投資人共同出資」模式。
國發基金與創投將按照1:1的比例共同出資,若符合特定條件可拉高至3:1,並優先考量具備全球擴展潛力與關鍵技術突破能力的新創企業,提升私募股權基金與創投的參與意願與投資能力。政策引導搭配出資機制與投資額度設定,不但大幅降低投資門檻與分攤風險,也能讓私募股權基金更能鎖定具實際商業潛力的AI技術型團隊。
《2025臺灣私募股權基金白皮書》顯示,2024年臺灣市場私募股權投資案件數大幅下降,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低,投資金額年減幅達87%。勤業衆信策略與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潘家涓指出,整個市場不見大型業者參與,只有創投及企業創投(CVC)在投資AI及資安科技。中華開發資本國際董事總經理暨私募股權投資事業主管殷尚龍表示,市場上已經沒有套利的投機型案件,現在需要私募股權基金協助企業轉型、或爲無人接班的企業「創造價值」。
私募股權市場衰退並不僅有臺灣,潘家涓指出,全球私募股權市場整體募資金額下降趨勢持續,2024募資金額約10,880億美元,較2023年下滑約20%;募資基金數量僅3,892支,創2016年以來新低。亞太私募股權市場則是及至2024年末,才明顯回溫,也讓整體市場信心回溫。趨勢方面,資金來源傾向集中於大型基金,2024年完成募資的私募股權併購基金中,高達75%的資金集中在十家規模超過十億美元的大型基金,相較去年成長了近三分之一,顯示有限合夥人(LP)更傾向將資金配置於成熟機構。
潘家涓指出,2024年不少企業更積極藉由自身創投部門或與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共同出資(Co-investment),搶佔前瞻科技供應鏈的關鍵技術如AI雲端運算、儲存晶片、高效能計算與網路基礎設施等核心技術領域。參與者包括緯創、鴻海、聯發科與臺達電等臺灣科技產業龍頭,普遍透過策略性投資,提升其於新興科技供應鏈中的掌控力與技術整合潛力,強化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戰略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