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第一股”出門問問四年累計虧掉24.7億!股價跌超80%,AIGC 故事不好講了
2025年夏天,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的展廳裡,出門問問的AI錄音筆TicNote一度是焦點。創始人李志飛親自站臺,強調這款產品“搭載自研Shadow AI,能像人類助理一樣主動提煉會議重點”,試圖爲這家頂着“AIGC概念第一股”光環的公司注入新活力。
但現實是,TicNote的市場反饋與預期相去甚遠,而公司的虧損困境仍在延續。
產品定價爭議
出門問問的爭議從定價開始。
TicNote這款產品基礎版售價999元、甄選版售價1499元,不僅高於同類競品Plaud Note(約1140元),產品優勢更難與科大訊飛、小米等巨頭抗衡。科大訊飛靠98%的轉寫準確率的技術壁壘,小米憑藉能夠接入米家智能場景生態優勢佔據市場。
此外,TicNote主打的“會議自動總結”“多語言轉寫”功能,與科大訊飛錄音筆高度重合;而其力推的訂閱制服務(如Shadow AI積分,199元/年)更是遇冷,多數用戶認爲“免費工具就能滿足需求,沒必要額外付費”。
近4年最差水平
出門問問還面臨着持續惡化的財務狀況。
2024年財報顯示,出門問問全年收入3.9億元,同比僅增長6%(扣除汽車附屬公司知識產權收入後);淨利潤虧損7.2億元,雖較2023年的8億元虧損收窄10%,但連續四年累計虧損已達24.7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7.21億元,每股基本虧損0.59元,創下近四年最差紀錄。
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同比減少23%,核心大模型“序列猴子”甚至停止迭代,轉而依賴開源模型微調,技術壁壘持續削弱。員工直言,公司更傾向於“做保守項目”,創新動力大不如前。
與此同時,算力租賃費用飆升,直接導致2024年毛利率下降10.6個百分點。AIGC業務雖爲收入主力,但“高算力成本與低訂閱轉化率”的模式,讓盈利變得遙遙無期。
市值縮水80%
資本市場的態度早已說明問題。2025年7月,出門問問股價較歷史高點縮水超80%,市值不足10億港元,僅爲上市發行價的15%。
要知道,這家公司曾是資本寵兒,紅杉資本、谷歌、歌爾股份等都曾押注,但在2024年全球AI行業融資額同比下降40%的大環境下,投資者對“長期虧損”的容忍度已降至冰點,再融資難度陡增。
作爲一家以生成式AI與語音交互爲核心的公司,出門問問的業務覆蓋AIGC解決方案、AI企業服務、智能設備等,但目前看來,既沒有像科大訊飛那樣在垂直場景建立技術壁壘,也沒能複製小米的生態化優勢。TicNote的失利,只是其“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縮影。
未來,若不能在AIGC訂閱服務中找到差異化賣點,或在硬件端突破ODM模式的桎梏,“AIGC概念第一股”恐怕還要掙扎更久。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營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