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第一股”開始組織AI化,出門問問接下來要取消中層|深研財報
“當AI agent變得可行的時候,除了做產品外,怎麼能夠讓公司的組織AI化,這是很多公司都在考慮的事情。”3月27日,出門問問有限公司(02438.HK,以下簡稱,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在業績媒體會上表示:“一個200人的公司,在未來也許只有二三十個人類員工,其餘都是agent,這不是科幻,而是很多小型的創業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作爲一個存在十幾年的公司,必須跟上這個潮流,使我們轉型爲一個原生AI組織,在競爭中更有效率。”
基於此出門問問計劃在未來一年的實踐中,通過搭建數據基建、將AI嵌入整個工作流等方式完成組織的AI化。具體操作是,將工作文檔、代碼等被文檔化的公司行爲全部數字化,再讓AI去訪問所有的數據(會議記錄、週報、代碼、銷售業績、組織架構、OKR等),繼而讓AI agent全過程參與執行與管理,藉此發揮更大的效用和價值。
李志飛說:“這就相當於公司擁有了幾個CEO所具備的能力,因爲CEO才能對公司的整個過程較爲了解,對於公司剩有的少量的人,一方面需要去提高認知,瞭解AI的能力和邊界,一方面也需要對組織進行一些調整,比如更加的扁平化,可能很多中間管理層就得撤銷,因爲如果不調組織的話,這些人可能會成爲AI轉型的較大的阻力。而在AI與人同時參與的組織中,也需要根據數據去不停地迭代。”
作爲谷歌在中國投資的首家創業公司,出門問問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以生成式AI與語音交互爲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創始人、CEO李志飛畢業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系,曾任 Google 美國總部科學家,機器學習與機器翻譯專家。
在IPO前,出門問問於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間進行七輪融資,累計融資額達2.5億美元。2023年5月30日,出門問問第一次遞表港交所。招股書失效後,出門問問在12月1日迅速再次遞表,聯席保薦人爲中金公司與招銀國際,最終於2024年4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3月27日,出門問問上市以來交出的第一份年報:2024年營收3.9億,其中純軟件產品AIGC營收2.2億元,同比增長88.5%。AI解決方案收入爲人民幣0.16億元,智能設備及其他配件收入爲人民幣1.52億元。
在AIGC業務方面,李志飛想要做到的是,純軟件、高毛利、國際化。此前也進行了業務調整,不再增加傳統AI項目制收入(例如汽車附屬公司A的業務),全面投身於可持續增長的純軟件AIGC產品化業務。
從業績表現上看,AIGC的貢獻度在不斷上升: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AIGC營收分別爲人民幣0.068億元、0.399億元、1.176億元、2.2億元,佔其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7%、8.0%、23.3%及56.8%。
李志飛表示:“公司的定位就是要做一個有模型迭代能力的AIGC公司。從產模結合的角度,以優化用戶體驗爲目的去做模型迭代,而不是爲了做模型而做模型,從商業的角度,我們會把一些不可持續或是不太健康的商業模式,比如主動放棄項目制這種交互方式,更多從產品的角度進行交互,未來也會在AIGC的方向去做應用。”
一直以來出門問問將其AIGC商業模式歸納爲ToSMB與ToPC:“大模型時代,AI公司可以服務中小企業(SMB)或專業消費者(Professional Consumer)。ToPC可以避免傳統ToB的項目制,也可以避免與ToC互聯網巨頭競爭停止增長的流量。”
目前這一模式仍在持續,李志飛在業績發佈會上回應和訊稱,面對AIGC當前的競爭格局,如果純ToC,比如做聊天類的應用,還是比較難的,其中最大的競爭難題是國內外的互聯網巨頭相對創業公司而言都有無限的資源,他們不太關注商業模式,早期要的是用戶量。所以出門問問的產品,比如說魔音工坊,面向的大多是內容創作者,從體量上看不像純ToC的用戶那麼大。互聯網巨頭在這方面的投入也不會特別大。我們切入得比較早,用戶量和營收也是不錯的。
李志飛提到出門問問另一個避免去與巨頭血拼的方向是AI硬件。“我覺得這是一個差異化競爭的過程,如何將AIGC的軟件內化到硬件中去,既有商業模式,又不像純聊天機器人的競爭那麼激烈,目前來說,我們主要在做的是面向創作者的AIGC軟件,如果ToC就是加入硬件去做A硬件,但硬件只是載體,我們看重的是載體背後的靈魂。”
有關DeepSeek的全面應用,李志飛認爲,AI平權對於公司而言是一個利好,可以不必再去權衡取捨對人力和算力的投入,同時也可以持續進行模型的訓練。
面對當前AIGC解決方案行業集中度不高,市場時刻面臨洗牌的問題,李志飛認爲,整個AIGC行業其實剛剛起步,很多變量無論是來自用戶需求還是行業競爭都是非常大,到目前並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行業格局。
“我們也不例外,我也不認爲我們今天就已經找到了一個生態位,在某個很堅硬的岩石上去做迭代,甚至整個行業,哪怕是巨頭也沒找到所謂的生態位。所以我們的策略是,跟上最新的潮流,保證組織能力、研發能力和現金能力能夠快速地去朝最新的方向調整,同時要保證健康的現金流,使得我們可以留在牌桌上,同時也在不斷鍛鍊能力,唯其如此,當有新的機會出現的時候,才能快速抓住。”
李志飛認爲,這可能是今天絕大部分AI公司甚至是巨頭公司唯一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