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服務器集採大單揭榜 大華股份身影浮現

中經記者 李玉洋 上海報道

本來由少數頭部企業所主導的AI服務器市場出現了新玩家。

日前,浙江華啓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啓智慧”)中標中國移動AI服務器集採項目引發市場關注。與其他集採中標的“常客”不同,華啓智慧是個僅僅成立兩年的“新面孔”。不過,華啓智慧背靠着安防巨頭大華股份(002236.SZ),作爲後者的子公司,其承載後者的服務器相關業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華啓智慧還是華爲鯤鵬/昇騰生態的整機合作伙伴,雙方在算力基礎設施、AI服務器及行業解決方案領域深度合作,今年共同發佈了DeepSeek一體機。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移動(600941.SH)是大華股份的第二大股東,通過集採爲國產算力生態注入新元素。

那麼,華啓智慧如何在浪潮、新華三等服務器廠商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撕開一道口子?它的核心能力是技術突破、成本控制,還是對客戶需求的精準響應?它在這次中標的AI服務器技術或方案上有什麼差異化優勢?對於這些問題記者聯繫採訪華啓智慧,截至發稿,未獲答覆。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表示,華啓智慧不僅可複用大華股份在視頻解析、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硬件積累,快速適配AI服務器需求,也能依託母公司採購體系有效降低硬件成本。“乘着國產化替代東風,大華的安防背景易獲運營商信任。”他說。

事實上,除中國移動外,其他兩家電信運營商也在大規模AI服務器集採中選擇用國產AI芯片的服務器供應商。“中國移動此次採購的規模和產品要求,清晰地反映出電信運營商在AI算力佈局上的新趨勢。展望未來1—2年,AI服務器市場的競爭焦點將呈現多元化趨勢。”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表示。

新手入局

企查查顯示,華啓智慧成立於2022年10月,是大華股份全資控股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爲大華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的傅利泉。根據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是一家以新計算技術爲主導的高科技企業,依託基礎研發的長期投入、服務器硬件開發能力等優勢,打造性能強勁、穩定可靠、可持續演進的通用計算和AI計算系列服務器及軟硬一體解決方案。

而中國移動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計算設備(推理型)集中採購項目顯示,華啓智慧中標的是該集採項目6個標包中採購規模最大的那個——特定場景人工智能通用計算設備(推理型扣卡風冷),需求數量爲4430臺,規模超32億元。該標包共有6家廠商中標,除華啓智慧(中標份額爲10.87%)外,其他都是熟面孔,比如崑崙技術、武漢長江、華鯤振宇等。

今年3月下旬,華啓智慧參加“華爲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5”,作爲華爲OEM整機合作伙伴,與後者聯合發佈了DeepSeek一體機,滿足DeepSeek大模型從7B到671B不同參數規模版本的靈活部署。官網顯示,華啓智慧已有3種搭載鯤鵬920系列處理器的AI服務器。

據瞭解,華爲算力分爲鯤鵬和昇騰兩種算力,鯤鵬爲通用計算平臺,對標的是x86服務器,已經廣泛應用在政府、金融、運營商等行業;昇騰主要用於AI的訓練和推理,是國內目前具備單卡最高算力且能量產的AI芯片品牌。

在投資平臺回覆關於AI服務器的相關提問時,大華股份曾表示:“公司聚焦智慧物聯主航道,圍繞賦能城市和企業的數智創新與轉型落地,以科技力量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器相關業務由子公司華啓智慧承接,若業務金額達到披露要求,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根據2024年財報,安防巨頭大華股份當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1.81億元,同比下降0.12%;歸母淨利潤29.06億元,同比下降60.53%。對於2024年營收、淨利潤、毛利率同比下降的原因,大華股份表示,當前全球市場需求收縮,智慧物聯行業增速階段性緩慢,外部競爭加劇,公司業務承壓。

不少投資者關注華爲昇騰一體機代工業務的收入貢獻,傅利泉迴應,“子公司華啓智慧聚焦該領域,並於近期發佈的大模型應用一體機等系列產品,爲政務、運營商、金融、能源及綜合行業客戶提供自主創新、安全可靠的算力支撐,公司會努力把握本輪人工智能、國產化算力帶來的機會。”

郭濤表示,華啓智慧的中標,標誌着AI服務器市場正從“頭部壟斷”邁向“多元競合”。“新勢力的崛起,打破了浪潮、新華三等傳統廠商依賴規模與渠道的固有優勢,倒逼頭部玩家加速技術迭代——液冷架構、異構計算等創新提速,同時更注重細分場景的服務能力。”他說。

國產芯片比例提升

隨着採購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服務器成爲電信市場“遙遙領先”的單一集採產品。而電信行業也是AI的重要應用領域。

去年,日本電信巨頭軟銀拿下英偉達Blackwell首單,成爲Blackwell芯片的首個超算客戶。軟銀計劃基於英偉達Blackwell架構的B200 GPU打造“日本最強大”的AI超級計算機,以支持廣泛的本地服務。

據《通信產業報》研究組監測,電信市場對服務器的招標分多方面,不同運營商對服務器類別需求略有差異,集採中明確的“名目”主要包括PC服務器集、人工智能服務器、計算型服務器、均衡型服務器、存儲型服務器、通用型服務器、雲服務器等。

其中,當前服務器TOP10廠商分別爲中興通訊、浪潮、超聚變、新華三、崑崙技術、紫光華山、武漢長江、烽火通信、中科可控、寶德計算。同時,神州數碼、虹信軟件、華鯤振宇、聯想、清華同方、黃河科技、寧暢信息、華誠金銳、曙光信息、中移(杭州)、湘江鯤鵬等供應商緊隨其後入圍相關項目。

此外,軟通計算機、依圖科技、平治信息、國鑫、超雲等新入局者,也進入通信運營商行業市場。

算力被稱爲人工智能的“發動機”和核心驅動力,三大運營商開啓“軍備競賽”,構建起萬卡級別的智算中心,轉型爲AI生態構建者。與此同時,三大運營商近年來集採服務器中搭載國產芯片的中標比例也有所提高。

比如,2020年4月,中國移動的13.8萬臺PC服務器集採中,國產CPU佔比達21%。在中國移動2021—2022年PC服務器集採中,國產CPU服務器佔比達43.5%。2025年4月公佈的中國電信服務器(2024—2025年)集中採購結果顯示,本次服務器集採中國產化系列數量達10.53萬臺,佔比達67.5%。

行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龔明德表示:“觀察未來1—2年,主要在雲端服務及特定場景AI應用、建置數據中心CAPEX(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等成本考慮下,AI主流方案將從既有英偉達、AMD等提供GPU的形式,發展到加入更多雲端CSP業者自研ASIC的強烈競爭,以從中開發更具高成本效益的AI應用方案。”

“尤其在DeepSeek效應驅動下,未來從業者也不再一味追求日益龐大的大語言模型,而以更聚焦化、小而美的模型方向發展,將促邊緣AI推理的成長得更快。”龔明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