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手術機器人 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金融交易到交通出行,從社交媒體互動到運動健身指導,背後都有AI的身影。而在醫療健康領域,AI的應用也逐漸走進診療一線。當前,AI憑藉其強大的數據分析、圖像識別以及智能決策能力,在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制定、手術輔助乃至醫療資源管理等諸多環節展現出巨大潛力,爲解決醫療行業面臨的效率低下、誤診漏診風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難題提供了創新路徑。

AI賦能心血管手術機器人

一位技術人員在手術室外操控機器主端,通過語音命令,遠程操縱手術室內的從端機械臂,精準完成引導絲的推進、旋轉和回撤,導引導管的調整、球囊的擴張、支架的放置等血管介入手術全流程的器械使用與操作。這是記者在由AI驅動的全自動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發佈現場看到的場景。這臺備受關注的設備,由深圳睿心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研發。

睿心醫療於2017年在深圳創立,3位聯合創始人均爲美國知名大學博士,且在美國醫療行業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目前,公司已陸續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國投創新、經緯創投、騰訊等。

“傳統的心血管手術中,醫生需要穿戴厚重的鉛衣,在強輻射的環境下工作。我們的目標是通過AI和手術機器人的結合,讓醫生的診療過程更加精準、高效、安全。”睿心醫療創始人兼CEO鄭凌霄向記者介紹道。

鄭凌霄表示,AI+手術機器人並非僅僅是代替醫生進行人手操作,更重要的是通過引入AI,賦能從手術前的篩查診斷、智能手術方案規劃,到手術中的實時導航等全流程,從而讓手術機器人真正具備超越人類極限的智能“腦”、“眼”和“手”。他期待這臺AI手術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後,能夠在醫生監控下完成臨牀上簡單重複性的手術;而對於有挑戰性的手術,AI手術機器人也可以爲專家提供更強的助力。

睿心醫療聯合創始人兼CTO馬駿也對記者表示,此次推出的全自動AI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實現了“醫生—智能系統—執行終端”的三方協同:醫生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如語音指令)下達臨牀任務,智能系統利用先進算法將指令轉化爲可執行的操作目標,最後由執行終端完成自動化手術操作。

據公司透露,目前該設備已完成樣機生產和仿體實驗,預計今年下半年可完成AI自動化的動物手術,有望在2027年正式上市。

AI+醫療駛入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AI與機器人結合的產品不斷掀起醫療界的技術革命,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在醫療領域誕生。在前述AI手術機器人發佈現場,有知名心血管醫院專家表示,通過與AI深度融合,睿心醫療心腦血管AI+手術機器人精準診療平臺可實現從診斷、規劃到執行的閉環,能讓複雜的手術不再單純依靠經驗,基層醫生也能高質量完成高難度手術,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智慧醫療帶來的福音。

事實上,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資機構的追捧下,AI+醫療賽道正駛入發展快車道。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控局印發《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明確了84個細分領域的基本概念和應用場景,爲“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提供了規範化的發展路徑,也爲火熱的AI+醫療行業再添一把火。

對於當前行業持續受到關注,馬駿表示,AI+機器人是醫療科技的大趨勢,以ChatGPT和DeepSeek爲代表的語言大模型,將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大大推進了一步。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知名學府的研究人員已開始利用大模型訓練達芬奇機器人完成腹腔類手術。他正帶領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語言大模型,將自然語言轉化爲標準化的目標任務,最終實現AI控制機器人完成自動化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不少投資機構也將重心放在這一賽道,睿心醫療重要投資方國投創新便是其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國投創新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在醫療賽道,該機構已投資近70家企業,投資規模約150億元,其中高端醫療器械類企業近30家。

國投創新投資總監馬義林對記者表示,醫療行業的根本是抓住臨牀需求,AI只是工具,不能凌駕於行業本身。但AI在醫療領域的某些方向能提升產品性能,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例如在診斷領域,基於影像數據的診斷過去依賴人工判讀,存在效率低、一致性差等問題,而AI通過學習和大量樣本訓練,能輔助醫生判讀,提升效率和一致性。而從發展趨勢看,隨着算力提升、底層模型和算法的不斷髮展,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會更廣泛,加上國家政策鼓勵以及支付端開始對具有AI屬性的醫療器械產品給予支持,他對行業的前景抱有樂觀的態度。

挑戰猶存前景光明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年2月發佈的《2025—2030年AI+醫療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趨勢諮詢報告》,2023年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已達315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8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58.3%。

儘管AI+醫療前景光明,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數據資產化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就表示,AI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面臨多個難點,包括數據隱私與安全問題、AI診斷的可靠性與可解釋性、醫療從業者的技術接受度,以及法規與倫理等。

對此,鄭凌霄強調,公司從產品設計之初,就與臨牀專家保持密切溝通,目的是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臨牀專家的需求。而對於醫院來說,睿心醫療的產品價格較現有產品實現了大幅度下降,從商業角度看可行性也非常高。

而王鵬則建議採用先進的加密技術保護醫療數據,並建立嚴格的訪問控制機制,確保只有授權人員纔可以訪問敏感數據。同時,利用知識圖譜與人機協作增強醫療AI可信度。對於醫師,醫院和醫療機構應提供AI技術培訓,讓醫生熟悉AI的應用方式和工作機制。而在倫理方面,他則建議制定AI醫療倫理準則,明確AI在醫療決策中的責任歸屬,確保AI的使用符合醫學倫理,同時政府和醫療機構應制定相關法規,對AI醫療產品進行嚴格審批和監管。對於患者而言,則應該確保患者有權知曉並決定是否接受AI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