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入風水應用 臺堪輿師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獲獎

融合傳統風水與人工智慧的臺灣發明在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脫穎而出。堪輿師李尚禹結合AI演算法與量測技術研發的「科學風水」裝置,榮獲金牌、銅牌及德國特別獎,爲本屆最受矚目發明之一。

第77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吸引超過30國、540件作品參展。根據臺灣發明代表團新聞稿,臺灣以29件作品參賽,共奪下12金、7銀、7銅及德國特別獎等26面獎牌,展現臺灣創新研發能量。

代表團團長沈毓豪表示,今年參展團隊來自5所國高中、5所大專院校、4間企業及4位自由發明人,顯示臺灣研發能量的多元與成熟。

李尚禹的兩項作品「方位堪輿裝置及其方位定向方法」與「應用衛星地圖測定指定位址能量場強度之量測裝置及其量測方法」,以衛星地圖與AI演算技術取代傳統憑經驗判斷的風水堪輿方式。

使用者輸入地點後,系統可自動辨識建築物、道路、水流及地形等特徵,並依距離與高度進行AI運算,輸出個別地點的「能量場強度指數」,提供居住或商業選址的量化依據。

評審團認爲,作品兼具創新與文化融合意義,開創「科學風水」的新應用模式。

青少年組部分,臺東縣長濱國中、豐田國中、高雄美國學校、臺中馬禮遜美國學校及高雄鳳山高中吳柏穎、吳柏銳等團隊,共獲3金、1銀、1銅;大學組由慈濟大學、臺北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原大學及國立勤益科技大學等5校,共奪7金、3銀、3銅。

沈毓豪指出,政府長期支持發明教育與國際參展,使臺灣屢於世界舞臺獲得肯定。他呼籲未來應建立更完善的獎勵機制,協助企業與發明人將成果推向國際市場,持續爲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