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佬們不僅要"卷"大模型 還要紛紛下場做硬件
5月30日消息,多年來,頂尖人工智能開發者一直在實驗室深耕,潛心研究如何打造出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以期有朝一日能在諸多領域比肩人類能力。但隨着最近幾個月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開發各大模型的頭部廠商正全力推動技術落地,將成果轉化爲現實場景中的應用和設備。
上週,筆者造訪了傳奇蘋果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位於舊金山傑克遜廣場(Jackson Square)的極簡主義風格工作室,正是在這裡,這一戰略轉型得以充分展現。艾維,這位曾將尖端科技帶入尋常百姓家的傳奇設計師,如今與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並肩而坐,二人正合作推動人工智能的下一階段發展。
開發熱門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OpenAI已同意以全股權交易的形式,斥資近65億美元收購艾維創立的神秘人工智能設備創業公司io。交易完成後,OpenAI將吸納約55名硬件工程師、軟件開發者及製造專家,組建團隊打造艾維和奧特曼所設想的系列硬件產品。
會談中奧特曼強調,此舉不僅能爲公司增加收入、平衡人工智能模型研發成本,更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這一長期目標的關鍵一步。“我們當然可以在實驗室裡開發通用人工智能,最終只是讓一小撮極客去研究怎麼用它。但我們希望讓所有人都能受益,”奧特曼說,“技術本身是一回事,如何讓它真正走進大衆、融入日常生活——這才至關重要。”
OpenAI的產品佈局遠遠不止硬件。在谷歌反壟斷一案披露的內部備忘錄《ChatGPT:2025年上半年戰略》中,OpenAI已經勾勒出旗艦人工智能服務的宏偉藍圖:讓ChatGPT成爲“超級助手”,不僅“瞭解用戶、洞悉用戶關切”,還能“完成任何聰慧可信、情商卓越之人藉助電腦可處理的所有事務”。
“現在技術突破的時機已成熟,”備忘錄寫道,認爲其一得益於模型在模擬人類推理和代表用戶執行操作方面的突破。此外在於隨着艾維團隊的加盟,OpenAI將重新設計ChatGPT等熱門人工智能應用的界面和交互,讓新技術功能更直觀、更貼近“超級助手”這一定位。
OpenAI並非唯一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化的企業。谷歌正在爲旗下搜索引擎注入更多人工智能功能,將人工智能作爲智能手機的核心賣點,近期更是推出月費250美元的高端訂閱服務。Facebook母公司Meta則傳出正重組內部人工智能部門,一手聚焦研究技術,一手專注開發產品。
儘管自ChatGPT問世後人工智能熱潮不斷,但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新興人工智能產品的依賴性有多大、付費買單的意願有多大仍存變數。OpenAI雖然已經驗證了聊天機器人的創收能力,目前公司擁有的2000萬付費訂閱用戶每年可創造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但高端人工智能產品與硬件設備的市場前景還不明朗。一些創業公司的人工智能專用設備屢屢遇冷,代行私人事務或職業任務的智能體技術仍是雛形。形勢更嚴峻的是,中國企業紛紛藉助價格更低的人工智能模型涌入全球市場,性能直逼美國同類產品。
爲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化進程,各大人工智能實驗室紛紛招攬擁有上億級用戶應用開發經驗的社交媒體高管。本月早些時候,OpenAI招募了生鮮配送平臺Instacart首席執行官、前Facebook應用負責人菲吉·西莫(Fidji Simo)執掌新組建的“人工智能應用”部門;OpenAI的競爭對手Anthropic則聘請Instagram聯合創始人邁克·克里格(Mike Krieger )負責產品工作。
去年,Anthropic首席執行官達里奧·阿莫迪(Dario Amodei)曾撰文展望人工智能技術的諸多遠景,列數治癒癌症、延長壽命、消除全球貧困等宏大命題。今年3月份克里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宏大目標轉化爲現實產品。“大多數人視之爲人工智能可能性的暢想宣言,”克里格說,“但我把它當作自己的三年產品路線圖。”
他補充道,Anthropic團隊懷揣着技術落地的“緊迫感”,加速將人工智能技術帶入人們生活。克里格表示,當下投身人工智能,就意味着既要“描繪未來”,又要“着眼當下的產品研發,我們得一邊做一邊學。”(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