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DeepSeek! 中國大陸多款AI大語言模型接連登場

在DeepSeek爆紅的同時,大陸多款大語言人工智慧模型也陸陸續登場,原由美國初創企業爲中心的AI賽場迎來美中對抗的全新局面。圖爲在上海舉行的2024WAIC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圖/路透)

在中國人工智慧(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震撼全球后,其他以發佈低成本、高性能生成式的AI企業實力也正在逐步壯大,多款中國大陸AI大語言模型開發商─包括月之暗面(Moonshot AI)開發的Kimi k1.5─也陸續登場。原先由美國初創企業爲中心的AI性能競爭賽場迎來美中對抗的全新局面。

據《日經中文網》指出,深度求索發佈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DeepSeek R1僅僅約2個小時後,另一款由中國月之暗面公司開發的Kimi k1.5也正式公開,並在全球AI工程師羣體中引發熱議。

月之暗面表示,「Kimi k1.5」的推理能力超過了美國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性能與美國OpenAI在2024年9月發佈的新模型「OpenAI o1」相當。

報導說,月之暗面成立於2023年,創始人楊植麟來自北京的清華大學,並在美國賓州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他邀請了谷歌與華爲從事過AI開發工作的人員,在北京設立了月之暗面新創企業。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今年1月,月之暗面的企業估值已達到33億美元。

除月之暗面外,2019年成立的「智譜AI(Zhipu AI)」、2021年成立的「MiniMAX」以及2023年成立的百川智慧(Baichuan AI)等,也作爲主要的中國大陸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而知名,並且都在競相開發AI模型。

從資金上支援這些AI初創企業的是中國的網際網路相關企業等IT巨頭,例如月之暗面成立僅一年就獲得阿里巴巴融資10億美元以及騰訊的投資,智譜AI、百川智慧和MiniMAX也都獲得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投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從事AI研究的學術機構成爲人才供應源,這也推動了AI初創企業的成長。

報導說,對AI三大頂級學會被引用論文的調查顯示,在2024年作者人數排行榜上排名前100的機構中,美國佔37家,中國機構佔31家,僅次於美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的被採納論文作者人數增加了3~4倍,DeepSeek創始人樑文鋒的母校——浙江大學的作者人數從2020年的34人猛增至2024年的906人,排名從第89位上升到了第6位。DeepSeek最新生成AI模型R1論文的許多核心研究者也來自排名靠前的大學,比如清華大學(第2名)、北京大學(第6名)、中山大學(第65名)、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第90名)等,它們都是政府在預算優先分配與支援的「國家重點大學」。

此外,大型陸企也在推進自主AI的開發。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發佈了「通義千問(Qwen)」最新版本「2.5-Max」,聲稱其性能超過了DeepSeek的V3。騰訊、位元組跳動、百度及華爲等也在加快提高AI的性能。

報導表示,「DeepSeek衝擊」表明中國在國家層面推進的AI戰略正在取得成果。如果未來初創企業繼續增加並參與到性能競爭之中,美國在AI領域的優勢可能會受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