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炒股狂潮:一場流量、幻覺與韭菜的三角殺
這個春天,數以萬計的散戶正在經歷一場魔幻的AI炒股實驗:他們對着DeepSeek等AI工具虔誠叩問財富密碼,卻在K線圖的劇烈波動中落入“褲衩虧沒”的荒誕境地。
“深度思考”在變幻莫測的市場面前沉默失語,“聯網搜索”推薦過期金股致全線虧損。被追捧的技術神話逐漸失去光環。
與此同時,社交平臺上亂象叢生,博主、機構、不法分子利用AI炒股收割流量、兜售服務、設計“殺豬盤”。AI通過批量生成薦股話術、定向推送、定製個性化策略等方式,大幅提升傳播效率與欺騙性。
目前,新型AI非法薦股處於監管模糊地帶。我國現行法律對AI薦股規定有侷限,在AI生成內容監管、責任主體界定等方面尚不明確,立法也存在爭議。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建議,建立動態立法模式,優先針對生成式AI制定專項法規,以適應技術迭代。
流量製造機
今年以來,社交平臺上,"AI炒股"實盤賬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他們將DeepSeek當作“投資顧問”,向其詢問股市走勢及持倉建議,在其分析指導下買賣股票,並用極具張力的敘事構建着新的財富神話。
抖音上,某博主在發佈的視頻中宣稱“用DeepSeek炒股收益率高達1281.82%,有圖有真相。”這位博主稱“也算我替大家實踐過,人工智能在投資領域有沒有效果,結果出乎我的意料。”
另一位“百萬實盤”博主在2月8日發佈視頻稱自己準備了將100萬元啓動資金全部交給DeepSeek。這位博主在視頻中表示“DeepSeek的創始人樑文峰就是幻方基金的創始人,他的錢也是從股市上賺來的。”該視頻已經累計31萬點贊,評論超8萬條。
那麼,DeepSeek是否真如傳言的那般神奇,可以指導股民投資,是讓散戶逆襲的“神器”?
3月13日,小編使用DeepSeek測試了一下相關功能,輸入的提示詞爲“作爲一名新手投資者,我對股票市場還不太熟悉,請問今天(2025年3月13日)有哪些股票值得我入手?請給出推薦理由。”
DeepSeek的“深度思考”模式顯示“用戶假設的時間是2025年,但當前是2023年,顯然這是一個未來的日期,所以無法提供真實的股票推薦。”回覆中,DeepSeek僅提供了股市入門的分析框架、投資建議,而非具體股票推薦。
“聯網搜索”模式下,DeepSeek推薦了中控技術、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康緣藥業、晶雪節能、中信海直6只個股,並且每隻個股都給出了看似可信的推薦理由。當日收盤後,6只股票全部下跌。
追溯發現,中控技術、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康緣藥業、中信海直的推薦理由來自不同媒體2024年3月13日金股推薦相關報道,晶雪節能則出自某自媒體博主在2024年12月31日寫的“2025年我堅定持有的10匹潛力黑馬”。
"在人工智能類應用運行時,模型產生的錯誤或虛假的信息,這些信息看似合理,但並不符合真實世界的實際情況,就是‘AI 幻覺’。"人工智能工程師小王直言,出現這種情況並非AI系統故意欺騙我們,而是因爲數據缺陷、訓練侷限及推理隨機性,三者共同導致生成內容偏離事實。
那位“百萬實盤”博主也驗證了用DeepSeek炒股靠不住。在3月9日更新的視頻中,他透露用DeepSeek炒股“褲衩子都虧沒了”“連大盤都沒跑贏”。不過,他仍相信“AI比我們人類更聰明”,又找DeepSeek“鳥槍換炮”,打算過一個月後再看。
有網友戲謔地評論稱“不是用DeepSeek炒股賺錢,而是用DeepSeek炒股賺抖音流量。”
從發佈視頻的內容來看,這位“百萬實盤”博主確實在DeepSeek這一話題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多條與DeepSeek相關的視頻接連上線,吸引了大量網友的圍觀和點贊。與之前發佈的視頻相比,這些與DeepSeek相關視頻的點贊量明顯飆升,用DeepSeek炒股的視頻甚至創下了該博主視頻點贊量的新高。
這位博主的賬號粉絲量已近19萬,點贊量突破90萬。另一位以“DeepSeek炒股收益率高達1281.82%”爲賣點的博主賬號粉絲量也已達9萬,點贊量更是超過20萬。
在“AI+炒股”的狂歡中,這樣的流量製造故事還在持續上演。
詐騙“新馬甲”
除了製造流量,也有不少博主打着DeepSeek的旗號爲付費服務引流。
在小紅書上,一篇《DeepSeek教普通人如何在2025年-2027年從200萬到財富自由》的筆記吸引不少網友,是作者點贊量最高的筆記。然而,在筆記正文作者自稱任職某港美股券商高管,提供港美股投資和全球資產配置賬戶顧問式問診等付費諮詢服務。
在抖音平臺,有博主發佈視頻稱“可以免費領取AI選股器”“每天抽出十分鐘的時間,學習用AI來炒股,這款AI選股器就是AI炒股的必備工具。”
小編測試後被導流至投研助理微信,該助理每天會推送多條推薦股票大漲的報喜消息,提供免費技能提升訓練營課程,聲稱“勝率極高”“帶您吃大肉”。隨後溝通中,投研助理便開始推薦“炒股神器”。下載後發現,其公司有多款付費投顧服務產品。
在黑貓投訴平臺,包含該公司的投訴有450多條。一位消費者稱,在抖音上添加了該公司助理,助理天天給發其他客戶盈利的圖片,沒有抵擋住虛假宣傳的誘惑,在2024年11月購買518元的短線擒牛顧問服務。隨後,在2025年2月花了14913元升級股市贏家服務。此後,公司人員要求再補交20000元升級服務。
“聽到他們說再交服務費,我覺得被騙了,果斷拒絕了。”這位消費者表示,買了兩支推薦的股票,一支現在還虧着,另一支漲的時候通知賣掉。“他們虛假宣傳,用客戶賺錢截圖引誘大家上當受騙,目的是讓你一級一級升會員,不斷的繳費升級會員,你買賣股票賺不賺錢根本不考慮。”
僅僅是依賴“AI炒股”作爲噱頭引流,已經暗含了背後潛藏的風險與陷阱。更爲可怕的是,一些賬號通過僞造收益截圖、虛擬交易盤面等,利用AI生成虛假的"成功案例"視頻,將投資者引入精心設計的“殺豬盤”。部分非法分子甚至形成“引流—薦股—收割”產業鏈,與場外配資、虛擬盤聯動進行詐騙。
臨夏州公安局曾揭露AI薦股騙局:“用DeepSeek炒股穩賺不賠!”——騙子通過僞造收益截圖、誇大AI預測能力讓平臺用戶心甘情願入羣,甚至承諾“高投資高回報”,實際卻是投資理財陷阱,添加聯繫方式後獲取你的信任,一步步誘導你加碼投資,一旦被人識破便拉黑消失。
以抖音賬號“愛股*隊”“愛股*女”爲例,其在無相關資質的情況下,以“炒股神器”“時代機遇”“炒股機遇最大化”爲噱頭,宣傳、推廣或兜售某幾款AI類工具的培訓課程(具體形式包括訓練營、培訓班、教學資料等)。個別賬號還試圖通過暱稱、頭像、簽名、評論等渠道,發佈引流信息,誘導用戶脫離抖音後前往第三方平臺,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違法行爲。
來自湘潭市嶽塘區的趙女士,在2024年11月底在微信視頻號學習炒股時被“AI 炒股” 軟件的虛假宣傳吸引,先後分兩次共轉賬數十萬元用於購買軟件,嶽塘民警經四次勸說,才勸醒她的“暴富夢”。
“AI批量生成薦股話術,通過算法定向推送至高風險偏好投資者羣體,傳播效率大幅提升。”王鵬補充道,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持倉信息,定製個性化策略(如“補倉建議”),增強欺騙性。
據王鵬介紹,AI生成虛擬分析師視頻、僞造交易截圖或實時盤面,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替換敏感詞(如“漲停”改爲“起飛”),規避平臺審覈。僞造高收益案例,誘導投資者下載虛假交易軟件,實際進行“殺豬盤”詐騙。部分團伙利用AI輔助反向操作,誘導散戶集中買入後拋售,配合市場操縱。
警方提示:“DeepSeek官方從未推出金融預測功能,任何薦股行爲均屬違規,投資需理性,警惕‘AI萬能論’,官方渠道外一律拉黑!”
監管的攻防戰
從嚴整治非法薦股,是衆多投資者的期盼,也是監管部門近來持續發力的監管重點之一。
去年12月,國家網信辦發文稱,對網上金融信息亂象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會同相關部門處置一批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臺上從事非法薦股、非法金融中介等活動的賬號,清理金融領域引流類及誘導性違規信息,加大對無資質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網站及賬號的處置處罰力度。
今年2月初,證監會主席吳清在《求是》雜誌撰文中強調,整治非法薦股等亂象,堅決打擊誤導投資者、侵害投資者財產安全的違規行爲。
3月10日,抖音安全中心發佈關於打擊“非法薦股”等違法證券活動的公告。相比此前的公告,本次公告更加針對性地突出“AI類工具”在非法薦股等違規行爲中的應用。
抖音平臺發現,有少數賬號在無相關資質情況下,聲稱可藉助各種AI類工具,實現所謂“高回報高收益”,或以“推薦高效AI選股工具”“售賣AI炒股課程”爲噱頭引發用戶關注,甚至對其實施詐騙等行爲。
監管利劍雖已出鞘,但新型AI非法薦股尚處於監管的模糊地帶。
“關於AI薦股的法律規定,當前確實存在一些相關的監管要求。例如,持牌金融機構研發的私有化AI炒股模型受到監管約束,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範和標準。”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爲,對於非持牌產品,尤其是那些打着AI旗號進行非法薦股的行爲,法律上的監管還存在一定的空白和難點。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指出,我國現行法律對AI薦股的規定尚不完善,主要依據的是傳統的證券投資諮詢相關法律法規。“這些規定在應對AI薦股時存在侷限性,對AI生成內容的監管、責任主體的界定等方面不夠明確。”
談及目前AI薦股立法的爭議焦點,王鵬認爲主要有兩方面:AI工具設計初衷可能是“信息整理”,但輸出結果可能被視爲“投資建議”,責任如何劃分?需制定專門AI法,還是修訂《證券法》等現有法律?王鵬指出目前有建議地方先行試點(如四川),再上升至國家層面。
從立法難點來看,在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看來,一方面,責任歸屬難以確定,當AI算法生成的投資建議導致投資者損失時,難以明確責任主體是開發者、使用者還是算法本身。另一方面,立法者和監管機構可能缺乏足夠的技術理解能力,難以制定有效的監管措施。此外,如何在鼓勵技術創新和保護投資者權益之間找到平衡點也是一個挑戰。最後,由於AI技術和應用的全球性,單一國家的立法可能難以有效應對跨境的非法薦股活動。
王鵬建議,應建立動態立法模式,優先針對生成式AI制定專項法規,採用“小步快跑”策略適應技術迭代。在技術監管層面,構建AI監測系統識別變體話術(如諧音、表情符號),關聯資金異常流動。要建立公安、證監、網信、平臺聯動的跨部門機制,強化對虛擬盤、引流賬號的打擊。
當AI從技術工具異化爲投資“先知”,這場亂象折射出的不僅是技術倫理在資本狂歡中的失守,更是人性弱點與技術紅利間的博弈。若AI真能穩勝市場,那麼,最先被替代的或許應該是那些販賣財富神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