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衛運動”七十年縮影 從“除四害”到“解心憂”

肥胖患者正在專業醫師的幫助下進行運動。蘇州市康復醫院供圖

每年4月是全國愛國衛生月。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介紹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選在江蘇蘇州舉辦,記者得以瞭解愛國衛生運動在蘇州的推進情況。

在健康科普館,孩子們專注地在電子屏上繪製自己對疫苗的想象,一個個生動的疫苗故事從他們的筆下誕生。這不僅是一場創意活動,更是一次有意義的健康教育——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瞭解疫苗的重要性、接種時機及注意事項。

步入科普館一樓展廳,1∶1還原的老防疫站門楣映入眼簾,彷彿時光倒流,讓人重回那個愛國衛生運動蓬勃起步的年代。隨着在科普館的深入探訪,記者看到了展示多種食物營養比例的餐桌秀,體驗由AI機器人所做的心理測試,還嘗試在跳舞機上檢測視力……科技與健康在此巧妙融合,讓人彷彿置身於未來世界。

蘇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劉芳向記者透露了將老門楣搬至科普館的深意:“它見證了愛國衛生運動的發展歷程,從‘除四害’到環境整治,再到如今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公共衛生工作者始終奮鬥在一線。我們希望通過科普館繼續傳承愛衛精神,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公衆健康素養。”

從掃街除害到健康管理,愛衛運動爲何轉向

提起愛國衛生運動,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是:大夥兒拿起掃帚、簸箕上街,老鼠、蒼蠅、蚊子等,見一個滅一個。然而,歷經70餘年的發展,愛衛運動如今從掃街除害轉向關注大衆健康問題。

爲何會有如此轉向?全國愛衛辦常務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司司長莊寧,在前述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隨着羣衆健康意識的顯著增強,對健康的追求已不再侷限於生理層面,而是向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延伸。這一轉變,促使愛國衛生運動的工作重點從單純的環境衛生整治,轉向全面的健康管理。

在健康管理的新階段,愛衛運動開始關注超重和肥胖等問題。4月14日,結合健康中國建設工作實際和健康中國行動推進情況,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發文宣佈,將健康體重管理行動、健康鄉村建設行動和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與其他15個專項行動統籌推進。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公衆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今年愛國衛生月主題定爲“愛衛新篇章,健康‘心’生活”,正是對這一問題的積極迴應。健康不僅僅是身體的無病無痛,更是心靈的平和與愉悅。心理健康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蘇州12356心理援助熱線接線人員正在與求助者通話。蘇州市心理衛生中心供圖

去減重門診開一張運動處方

在蘇州市康復醫院(蘇州市立醫院康復醫療中心),記者深入採訪其體重管理中心的醫生團隊,瞭解了他們在愛國衛生運動背景下,如何通過創新的減重門診與運動處方,爲肥胖患者帶來福音。

這裡不僅有專業的運動健身器材,還有針對特殊場景的新玩意兒,如水療跑步機,利用水的阻力和浮力,幫助超重人羣在減少關節損傷的同時有效減重。

“肥胖已成爲全球性健康問題,不僅影響體態,更嚴重威脅生命健康。”蘇州市立醫院院長陳彥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多學科協作,爲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減重服務。”該院還通過多學科協作,爲肥胖患者帶來個性化治療方案。

減重門診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診療科室,更是一個集醫療、康復、營養、心理等多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在減重門診中,醫生們特別注重患者的個體差異和全面評估。他們不僅關注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還深入瞭解患者的飲食習慣、運動習慣、心理狀態等,從而制定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例如,對於因代謝綜合徵導致肥胖的患者,醫生們會先通過內分泌科進行代謝功能評估,再由營養科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同時結合中醫科的鍼灸、埋線等療法以及康復水療中心的水中運動訓練,多管齊下,幫助患者科學減重。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市康復醫院還爲肥胖患者開具運動處方。他們自創一套運動評估系統,能夠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爲其量身定製運動處方。這些運動處方不僅包含運動類型、強度、時間等具體信息,還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進行遠程跟蹤和反饋,確保患者在家也能得到專業指導。

“運動是減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盲目運動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蘇州市康復醫院運動康復科主任王立恆告訴記者,“我們的運動處方就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提供安全、有效的運動方案。”

以38歲的肥胖患者於晨(化名)爲例,她在減重門診醫師的指導下通過反重力跑臺,進行低衝擊、高效果的運動減重。這種運動方式不僅讓她感到輕鬆自如,還明顯減輕了關節負擔。堅持了幾個月的治療,於晨的體重得到有效控制,身體狀況顯著改善。

患者正在水療跑步機上跑步,這款設備利用水的阻力和浮力,幫助超重人羣在減少關節損傷的同時有效減重。蘇州市康復醫院供圖

開一間“解憂雜貨鋪”,織就心理健康防護網

在愛國衛生運動不斷深化的今天,蘇州市將心理健康納入重點,織就了一張覆蓋全市的心理健康防護網。

“每一通來電都是一次心靈的觸碰。”蘇州市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馬鬱說。2024年,新開通的蘇州市12356心理援助熱線成爲市民的“解憂雜貨鋪”。熱線採用“1+4+5”模式(1個指揮中心+4個部門資源+5個縣級接聽點——記者注)整合多方資源提供本地化服務,實現與110、120、119聯動響應。

爲了更好地服務老年羣體,熱線還特意招募了本地接線員,用熟悉的鄉音搭建起溝通的橋樑。一名接線員告訴記者:“有時候,一句‘勿要急,慢慢來’就能讓電話那頭的老人情緒平復許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學校和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爲此,蘇州市心理衛生中心推出了家校醫協同機制,爲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我們不僅是治療者,更是預防者。”馬鬱介紹,他們定期走進校園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工作坊,爲師生和家長普及心理知識。同時,還爲學校心理諮詢師提供個案督導,確保每一名學生的心理問題都能得到專業關注。

不僅如此,蘇州市心理衛生中心還建立了“蘇老師”志願者體系,一批經過專業培訓的志願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爲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務。“蘇老師就像是我們身邊的‘心理急救員’,讓我們在遇到困難時有人可問、有處可去。”一名學生家長感慨道。

在採訪中,多名醫生不約而同地強調,當前工作的重點還是要做好精神衛生知識的科普工作。“許多家長和學生因爲對心理疾病存在誤解和偏見,往往選擇沉默。”馬鬱認爲,“我們要做的就是打破這種沉默,讓更多人認識到,心理疾病就像感冒發燒一樣,是可以治療和預防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