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設備需求帶動製造業回溫 10月 PMI 重返擴張
中經院公佈10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製造業示意圖。 路透
AI相關硬體與設備需求強勁,帶動製造業景氣止跌回升。中經院3日公佈10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3,中斷連四個月緊縮、重返擴張區間。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則續升至54.4,爲連續第八個月擴張。
10月製造業中新增訂單與生產同步轉爲擴張,是此次PMI回升的主因;而未來六個月展望指數雖回升至41.5,但仍處緊縮區間,顯示企業對後市態度保守。
中經院指出,AI帶動電力、能源及散熱設備需求,再加上半導體先進封裝與高頻寬記憶體(HBM)投資熱潮,推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PMI連兩月擴張。不過傳統工具機業仍偏弱,人力僱用與展望指數續跌,顯示產業分化明顯。
中經院指出,製造業新增訂單與生產呈現好轉,除了步入產業旺季外,還因爲客戶陸續開出明年的訂單,所以達到拉擡效果,只是業者普遍認爲訂單透明度仍低、長單不足,像塑化、金屬等相關原物料產業的終端需求仍有高度不確定性,導致六大產業未來展望皆爲緊縮,預計觀望至明年首季,狀況纔會更明朗。
非製造業方面,中經院表示,隨國旅旺季、百貨週年慶與股市回升,NMI升至54.4,住宿餐飲、零售與營造業商業活動皆擴張。不過受對等關稅及貨運成本上升影響,與製造業相關的運輸倉儲業、批發業與資訊暨通訊傳播業仍偏弱。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認爲,這波回升呈現不均現象:AI、電力及機械等產業鏈相對穩健,傳統產業仍偏弱,對整體PMI形成牽制。雖然製造業景氣有回升跡象,但需求端仍顯低迷,未來六個月展望仍偏保守,「只是沒有原先預期的悲觀」。中經院副研究員陳馨蕙認爲,地緣政治多變與關稅風險未解,企業對未來仍偏保守觀望。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分析,製造業在人力僱用上仍顯保守,主要因低庫存基期推升訂單,而非需求實質回升,且部分訂單只是明年首季的預作準備,與景氣復甦無直接關聯。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指出,本月PMI與NMI雙雙回升,顯示AI帶動的製造動能仍強,特別是半導體與供應鏈相關產能仍具支撐,如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Meta近來加碼資本支出,AI需求可望持續,但需關注OpenAI等未獲利業者的資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