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重塑券業生態?以頭部券商華泰證券爲例看技術變革
文/崔文靜、張長榮
伴隨DeepSeek-R1模型的一炮而紅,越來越多證券公司相繼接入大模型,券商步入AI+新階段。
實際上,在監管的引導之下,近年來,券商技術投入力度已經顯著加大,相較於其他證券公司,高技術投入的券商綜合競爭力往往更勝一籌。
近年來,業績持續跑贏行業均值的頭部券商華泰證券即爲典型案例。
目前,華泰證券在南京、上海、北京、深圳設有四大研發基地,研發人員規模和投入均行業領先。
得益於持續性的技術高投入,華泰證券技術賦能各主要業務條線。在財富管理領域,擁有漲樂財富通、聊TA;在機構服務領域,建有行知、CAMS智能信用分析平臺、FICC大象平臺;在投行方面,設有投行雲平臺;在資管業務上,擁有資管雲平臺。其中,針對FICC業務推出的FICC大象平臺,更是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要堅信科技的力量,而不能跟風似的投入。”華泰證券信息技術部聯席負責人、數字化運營部總經理王玲表示。
在外界看來,華泰證券正是因爲堅信科技的力量——爲科技長期投入充足的人力與財力;當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出現打法分歧時,充分考慮技術部門建議,方使得公司技術實力始終走在券業前列,得以全面賦能業務發展,繼而助力近年來業績的持續提升。
要堅信科技的力量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爲券商運營模式、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之一。證券行業正步入科技賦能業務發展與管理運營深層次變革的新時期。
在此階段,諸多券商紛紛大手筆進行技術佈局。根據券商年報,包括華泰證券、中信證券、國泰海通、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在內的諸多券商,2024年技術投入均超過10億元。以華泰證券爲例,研發人員在總員工數的佔比超20%。爲了便於匯聚更多優質研發人才,除了在總部江蘇南京設立研發基地以外,華泰證券也在北京、上海、深圳同步設立了研發基地。
只有堅信科技的力量,才能充分挖掘科技潛能,使科技全面賦能業務發展。
2009年,前瞻佈局移動互聯網平臺,研發“漲樂系”移動理財客戶端。正是由於佈局更早、持續完善平臺功能並優化用戶體驗,華泰證券APP漲樂財富通的月活數據在除互聯網券商東方財富以外的證券公司中長期保持領先。
2017年,華泰證券首個自研機構交易平臺產品MATIC上線。2019年,率先啓動數字化轉型,同年機構客戶服務平臺行知上線,並實施了第一筆創新戰略投資,不斷推進技術和業務的雙向深度融合,圍繞“成就客戶、創新業務、優化運營、賦能員工”四大目標,加速數字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3年,華泰證券在人工智能浪潮下順勢而爲,在金融業務場景下啓動了大模型技術的探索與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華泰證券並沒有跟風式的大規模技術投入,而是看清方向再發力。以大模型爲例,在其初步火熱的2022年,不少機構重金投入自建基礎大模型,華泰證券並未跟進,而是保持觀察,從2023年開始啓動大模型技術的探索與應用——不做基礎大模型,而是待應用側相對成熟以後,藉助第三方基礎大模型的力量,進行應用場景的落地探索。
AI+工作流 大幅提升工作質效
2025年以來,越來越多證券公司官宣接入大模型,券商步入AI+時代。實際上,這只是券商技術佈局的其中一站。
大幅提升效率,是技術賦能券商業務發展的核心體現之一。那目前,效率提升已經達到何種程度?
7*24小時工作和學習的數字員工,是提升效率、解放人力的重要幫手。在華泰證券,數字員工們基於流程自動化、智能文本處理、低代碼和智能流程編排等技術,可以有效協助員工開展多項運營管理工作。
如何高效生產研究報告,也是考驗券商能力的關鍵一環。“每個基金經理每天收到上百份研報,誰能搶先將研報發到基金經理面前,誰就能獲得更多關注。而要想第一時間捕捉熱點,跑贏時效,技術助力不可或缺。”王玲解釋。華泰證券由於在技術上先人一步,其研報生產效率也相對更高。
除了提升效率,技術的另一大重要作用是加強合規風控,保障業務規範開展。
據瞭解,藉助於AI,包括華泰證券在內的部分券商已經實現對研報、工作底稿等各類文字材料的智能覈查,顯著減少低級錯誤。
值得一提的是,華泰證券是首個推出投行底稿溯源的國內證券公司。投行底稿溯源即投行底稿的電子化,藉助該模式,華泰證券投行智能類作業每年以數萬級體量運行,在關鍵展業環節實現業務提效 4 倍。另一方面,其要求投行項目組大量上傳底稿,通過數字化的工作流有效降低人工處理和審覈的誤差率,大幅提高底稿工作質效。
全面賦能財富、投行、機構業務
在華泰證券內部,具體到各大業務條線,技術的賦能作用已經頗爲顯著,其中對於財富業務、投行業務、機構業務的賦能成果最爲突出。
財富管理與經紀業務,是華泰證券的傳統優勢業務,已經上線了智能客服。
在對客服務場景下,設有智能在線諮詢、智能外呼回訪等人工智能服務,同時採用人機混合服務模式,支撐了龐大的客戶羣體問詢。通過引入智能客服機器人,集成財富管理業務知識節點,覆蓋產品諮詢、交易指引、賬戶管理、二次業務辦理等高頻服務場景,實現了7×24小時在線服務。
與此同時,通過TTS語音合成、ASR語音轉譯、NLP意圖識別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實現了人機交互回訪,並完成任務回訪結果登記。目前已覆蓋存量盤活、業務辦理結果通知、MOT任務通知等多類業務。
投行業務方面,華泰證券數字化實踐成果豐富,以“全自研”形式建成了支撐境內外投行全品種的業務平臺——投行雲。平臺關鍵能力包括全流程線上化流轉與管理、專業精益的盡調質量管控、創新對企服務新體驗、覆蓋“客/項/人”的全週期合規風控等。
投行業務有知識密度高、涉及數據多、項目週期長、客戶需求多等特徵,非常適合深耕AI。目前華泰證券在投行文件智能審覈、法規智能問答等領域已經有很多應用,接下來還將就智能客戶洞察、智能文件撰寫等方向進行持續的深入建設和探索。
機構業務方面,華泰證券推出了信用分析管理平臺CAMS、FICC大象平臺等創新產品。
CAMS平臺是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支撐的買方視角信用分析管理系統,通過科技手段深度覆蓋全市場全部發債主體,解決債券投資過程中的信用風險預警、甄別,分析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供量化定價及量化策略研發功能,爲信用分析及定價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FICC大象平臺則以交易、風控、投資、量化爲核心,打造了交易員工作站、FICC投資交易一站式平臺、風險管理中心、策略研發工作室四大應用終端,成爲行業一流的跨市場、多資產交易平臺,支持華泰證券FICC業務步入策略交易做市及量化投資風險管理的全面數字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