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康國賓董事長言論引質疑,當事律師:未告知查不出病風險涉及欺詐
自張曉玲律師直指愛康國賓“十年體檢未檢出癌症”事件開始,半個月以來,張曉玲與愛康國賓之間掀起的“對抗”不斷加強。如今,這起風波已由張曉玲單方面的起訴升級爲雙方互相起訴,硝煙味越來越濃。
7月30日上午,愛康國賓召開媒體說明會,就此次事件再次做出迴應和澄清,強調沒有漏診和誤診。同時,愛康國賓還表示,針對對方虛構事實、散佈謠言等侵權行爲,已向法院提起正式訴訟。
在此次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上,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的發言被部分媒體摘引,其中“別指望幾百塊體檢什麼病都能查出來”的表述經傳播後,迅速引發新的輿論波瀾。這一說法不僅讓這起事件的討論熱度攀升,更逐漸演變爲公衆對民營體檢機構的信任質疑,引發了行業層面的信任危機。
7月31日下午,張曉玲律師向雷達財經迴應稱,其本人在愛康國賓10年體檢沒發現癌症。愛康國賓體檢之前未告知查不出來疾病的風險,涉及欺詐。
風波愈演愈烈:從“對抗”到“互訴”
在7月30日的媒體說明會上,愛康集團回溯了事件的發展進程,再次明確否認對張曉玲的腎臟檢查存在任何瑕疵,並強調不存在漏診、誤診問題,以及不存在所謂的“假體檢”。
媒體說明會現場,愛康集團華北區醫療管理及運營副總經理李秀池展示了張曉玲2023年的部分體檢報告。報告顯示“雙腎超聲檢查結論左腎錯構瘤可能、右腎有鈣化竈”,同時給出建議:“定期複查腎臟超聲和腎功能檢查,必要時請專科診治”,“首次發現者需要做CT,以除外其他腎臟佔位性的病變”。
李秀池特別解釋,“除外其他腎臟佔位性的病變”,從醫學角度而言,就是提示存在癌症的可能性。
對於張曉玲提出的“爲何十年血液樣本不能複檢”這一質疑,李秀池迴應稱,依據醫療行業規範,血清類樣本通常僅保存1-7天,因此,愛康集團不可能保存張十年間的血液樣本。不過,愛康集團已將張曉玲十年的檢測數據、設備信息、質控結果等相關資料全部提交給了主管部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起事件中,影像資料的公開問題成爲雙方爭議的焦點。愛康集團資深副總裁周曉江表示,公司此前曾提議雙方共同委託權威第三方進行復核,但張曉玲並未接受這一建議。
而張曉玲對此則有不同的說法,其表示自己已多次公開表示願意公開資料,是愛康國賓一直不肯公開。她再次強烈要求愛康國賓公開其十年體檢的數據、超聲檢查影像以及操作人員名單、資質、設備型號等信息。愛康國賓方面則表示,公開這些信息需要張曉玲提供書面授權。
媒體說明會上,張黎剛還針對“體檢無用論”做出迴應,其強調體檢的本質是“風險預警”而非“最終診斷”。他指出,體檢的意義在於通過各項檢查項目發現風險信號,提醒受檢者及時進行更深入的檢查。
除了迴應張曉玲提出的種種質疑外,愛康國賓還向張曉玲發起法律“反擊”。愛康國賓表示,其已針對張曉玲虛構事實、散佈謠言的侵權行爲向法院提起正式訴訟,並且法院已受理立案。
愛康集團資深副總裁周曉江表示,張曉玲的行爲嚴重損害了公司聲譽,傷害了員工,誤導了公衆。
張黎剛稱,爲維護員工尊嚴以及行業聲譽,愛康故決定採取法律行動,並形容“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在愛康國賓召開媒體說明會後,張曉玲律師也做出了最新迴應。她表示,自己並未收到愛康國賓方面關於此前發送律師函中訴求的進一步迴應,該律師函中曾要求愛康國賓披露與本人體檢有關的數據和資料。
如今,愛康國賓選擇通過訴訟解決糾紛,張曉玲律師稱自己反而期待能在法庭上看到愛康國賓出示相關證據進行質證,“很期待愛康國賓的起訴,做好了隨時應訴準備,用事實說話,希望這句話不再是謊言”。
此外,張曉玲律師還曾在7月29日向雷達財經透露,北京市衛健委已經介入調查此事。她希望通過此次事件,推動體檢行業更加規範、透明,避免更多人遭遇類似情況。
張曉玲表示,她將徵集20名關於體檢行業漏診、誤診行爲的維權律師團隊,並向全國徵集10000名愛康國賓體檢受害人的典型案件,正式發起公益訴訟。
她還提到,自公開個人遭遇後,已收到不少有相似經歷的人爆料,這讓她堅信自己的遭遇並非個例,更堅定了她追求真相的決心。
董事長張黎剛言論引爭議,張曉玲律師:未告知查不出病風險涉及欺詐
據智研諮詢統計,近十年間,我國體檢市場規模迅猛擴張,已從468億提升至1890億元,並有望在2025年達到3500億元。
作爲國內領先的民營體檢機構,愛康國賓擴張異常迅速。短短11年間,其體檢中心數量從50家激增至170家。隨着公司規模的擴張,其關注度也隨之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前,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曾親自抨擊行業亂象。而在此次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中,愛康本想通過迴應打消外界的種種質疑,但張黎剛此次“別指望幾百塊體檢什麼病都能查出來”的一番言論,經媒體報道後引發巨大爭議。
衆多網友對此言論表示關注,從不同角度進行討論,使得輿論焦點再次集中在愛康國賓身上。在微博平臺上,“愛康國賓體檢因檢測不準曾被多次投訴”“愛康國賓多家公司曾涉醫療糾紛”等話題也相繼衝上熱搜。此外,還有網友上升到對整個民營體檢行業的質疑。
面對輿論壓力,7月30日下午,愛康國賓通過官方公衆號發佈聲明,稱部分媒體斷章取義,將張黎剛的發言簡化爲“別指望幾百塊體檢什麼病都能查出來”,完全剝離了發言上下文,扭曲了發言本意,向公衆傳遞了對體檢價值的否定,明顯違背客觀全面原則,已構成對愛康集團名譽權的嚴重侵害。
聲明稱,張黎剛的發言系對體檢和看病的邊界問題進行探討,對於團隊體檢模式,指出一般體檢項目都是單位選擇的固定套餐,費用有幾百元的也有幾千元的。而對於看病模式,則是找專科醫生進行的特定指向的針對性的診斷以及後續的治療,費用往往需要幾千元到幾萬元,甚至更高。所以體檢和看病存在明顯的邊界與差異。
愛康國賓強調,張黎剛在媒體說明會上的相關發言,是在說明體檢和看病二者之間的重點存在不同,體檢在於疾病預防,發現疾病風險,看病在於希望能夠徹底的對疾病進行確鑿判斷以及後續的治療。
對於愛康國賓舉辦的發佈會以及相關聲明,7月31日,張曉玲律師發出質疑:“本人10年的體檢愛康國賓沒發現‘蛛絲馬跡’?10年的體檢沒有任何形式的按照他們內部流程通知提醒疾病風險(視頻爲證)。幾百塊錢的體檢費什麼都查不出來,體檢之前未告知體檢風險,涉及欺詐。”
張曉玲還向雷達財經表示,愛康國賓的發佈會對其本人體檢、就醫過程通篇介紹,斷章取義,避重就輕,完全不具有真實性,不予認可。其本人願意配合任何權威第三方鑑定,且公開公正。
在黑貓平臺上被投訴信息超千條,公司:服務行業不可能零投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發稿,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愛康國賓相關的投訴累計超過1200條。
另據天眼查顯示,截至2025年7月,愛康國賓全國多地分支機構被註銷,而其直接對外投資的120餘家公司中,多家因醫療糾紛、合同違約被起訴。
針對社交平臺上關於投訴和醫療糾紛的熱搜話題,愛康國賓則表示,作爲服務行業,不可能做到零投訴。
據公司統計數據顯示,76.2%的投訴是由不可抗力因素產生,與醫療服務本身無關。對於僅佔2.5%的醫療服務投訴,愛康國賓稱並不迴避問題,會承擔相應責任,但拒絕道德綁架和污名化攻擊。
這起引發全民關注的風波,最終將以怎樣的結局收場?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