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水質改善 民代促要更好
近年高市府環保局投入大量心力改善愛河水質,今年1至4月愛河水質各項數據均優於去年同期,水質改善成效佳。(高市府環保局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近年高市府環保局投入大量心力改善愛河水質,讓年度河川污染指數大幅下降,今年1至4月各項數據均優於去年同期,水質改善成效佳。對此,高市議員許採蓁認爲,好還可以更好,近年仍常發生魚羣死亡案例,不僅影響愛河觀光形象,也降低民衆下水遊憩意願,可望進一步改善。
高雄愛河先前因水質骯髒、臭氣沖天爲人詬病,爲強化污染管制,並遏止污染水體行爲發生,環保局於2020年公告劃定「高雄市愛河水污染管制區」,在管制區內只要有污染水體行爲,將處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針對列管事業最高更可罰至2000萬元。
此外,環保局近期也運用物聯網及AI強化監測及追蹤管理作業,設有6處定期水質人工測站及3處即時水質監測,並定期派員在河面巡查打撈漂浮垃圾,更攜手在地企業、社區及學校成立5支巡守隊,提升愛河流域巡察量能。
近年愛河河川水質改善有成,數據顯示,年度河川污染指數RPI由2020年的4.9降至2024年4.4,改善率達10.2%。而今年1至4月RPI爲4.25,相較去年同期4.29、改善率0.9%;平均生化需氧量由8.32mg/L降至3.62mg/L,改善率56.5%。
對此,許採蓁表示,雖然市府數據顯示愛河水質有改善,但依然每年都發生愛河變色、魚類大量死亡案例,嚴重影響民衆對愛河的觀感。環保局水質淨化工作應持續進行,且對於愛河藻類、魚類因水質及氣候產生的影響也應儘可能掌握,尤其目前市府力推「還河於民」政策,時常發生上述情況,影響民衆下水遊憩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