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端側之眼鏡:視覺大模型見你所見,隨身隨行的視覺感知觸角
開源證券近日發佈電子行業點評報告:AI+端側之眼鏡:視覺大模型見你所見,隨身隨行的視覺感知觸角。
以下爲研究報告摘要:
如何解讀AI眼鏡產業趨勢:第一款成功單品已現,視覺模型的理想搭載體
Meta雷朋眼鏡的成功,全球點燃了行業對AI眼鏡產品的探索。據維深XR統計,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鏡銷量152萬臺,銷量主要來自於雷朋Meta智能眼鏡,預計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鏡銷量350萬臺,增量主要來自於雷朋Meta的銷量持續增長以及三星、小米等大廠入局。此外,從Llama到豆包,視覺模型的成熟賦予了眼鏡這一離用戶的雙眼最近的外設以智能視覺感知的功能。回顧AI眼鏡板塊行情,在豆包12月18日發佈視覺理解模型掀起了高潮,2月10日,豆包再次發佈VideoWorld視頻生成模型,以下圍棋和機器人操控兩個場景爲例,展現了視頻生成模型對視覺信息的學習和預測能力。目前,已經上市銷售的國產AI眼鏡主要爲雷鳥V3。後續,2月小米眼鏡或將與小米15Ultra同臺亮相,小度眼鏡或將於25H1上市,Rokid Glasses將於25Q2開售,大廠完備的生態建設和硬件佈局有望給眼鏡單品帶來新的敘事,近期可把握大廠新品發佈和視覺模型新進展兩條主線。
爲何需要AI眼鏡:如影隨行+見你所見+解放雙手+手機的視覺感知觸角
(1)隨身的視覺感知觸角:相比手機通過拍攝功能分析周邊環境,眼鏡更具備從用戶的角度觀察周邊環境的天然優勢,並可與手機AI Agent功能形成良好的聯動,根據用戶周邊的環境給出個性化建議。(2)解放雙手:在道路導航、面對面會議等場景,如配合上主動顯示的功能,AI眼鏡可以在這部分使用場景解放用戶的雙手和注意力。
產業鏈猜想:輕量化+續航差痛點亟待解決,變色、眼動等功能PLUS在路上,AR仍是最終的理想形態
眼鏡的隨身攜帶的屬性對重量和外形提出了較高的考驗,因此也限制了電池續航以及複雜的AR顯示模組的搭載,對此廠商提出了手機、充電寶給眼鏡充電(如雷鳥V3),輕AR顯示(如Rokid)等折中方案。(1)ODM&品牌:作爲新型終端,與頭部品牌合作的ODM或掌握更多Knowhow從而建立先發優勢。(2)眼動追蹤:眼動追蹤預測用戶的狀態和需求,進行更好的響應和交互,如Meta Orion即支持眼動追蹤。(3)電致變色:針對AR產品,變色後可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減少環境光的干擾。(4)攝像頭:視覺感知的核心器件,後續像素有望升級。(5)SoC:對ISP功能提出需求,若後續眼鏡需要蜂窩通信(上網、接打電話)和顯示功能,基帶和GPU或也將需要集成至SoC中。(6)AR顯示:若成本、續航等因素允許,帶有顯示的AI眼鏡將完成視覺信號從輸入到輸出的閉環,從而形成眼鏡最終的理想形態。
受益標的:(1)ODM&品牌:小米集團、歌爾股份、舜宇光學科技、龍旗科技、華勤技術、環旭電子、漫步者、億道信息、國光電器、佳禾智能、朗科科技;(2)電致變色:日久光電;(3)眼動追蹤:虹軟科技;(4)攝像頭:舜宇光學科技、歐菲光、韋爾股份、思特威、宇瞳光學;(5)SoC:恆玄科技、翱捷科技、中科藍訊、星辰科技、富瀚微;(6)AR光波導:舜宇光學科技、歌爾股份、水晶光電、藍特光學;(7)結構件:領益智造、藍思科技、福立旺、長盈精密、精研科技;(8)鏡片:博士眼鏡、明月鏡片;(9)其他IC:艾爲電子、敏芯股份。
風險提示:下游客戶需求不及預期;匯率波動風險;產業發展進程不及預期。( 開源證券 陳蓉芳,仇方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