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暴躁客服”:閒魚交易“機器化”
“需要幾個就直接講,別墨跡。”“問這麼多幹嘛,要就快點說。”“不聊這些沒用的。”
近日,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與閒魚AI的對話截圖。上述不耐煩的話語並非來自情緒暴躁的閒魚賣家,而是閒魚平臺官方AI智能託管服務對買家的回覆。7月來,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量類似的用戶吐槽。
在評論區,有用戶表示AI回覆風格與真人賣家不耐煩時的語氣驚人相似,甚至“脾氣比人還大”。更有賣家吐槽,當買家已明確表示願以410元購買商品時,AI託管卻堅持按照“行業最低價”390元出售;還有賣家抱怨AI擅自降價,甚至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降價成交。
揹負阿里巴巴(09988,以下簡稱“阿里”)內部四大創新業務之一的名號,閒魚的運營壓力都把AI逼“瘋”了。
“甜蜜”煩惱
閒魚客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商家不在線時,輔助商家回覆買家問題的智能AI託管服務,是由AI自動生成的。後續會向內部反映此問題,優化改進AI的智能回覆語境。
閒魚的AI智能託管服務於2024年10月正式上線,基於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大模型開發,融合了閒魚平臺積累的海量行業數據、用戶對話和網絡熱梗。該服務面向沒有時間打理商品的賣家,承諾提供24小時自動化管理。據官方描述,這項服務具備智能回覆買家問題、根據市場動態調整價格、自動發送發貨提醒等功能,目標是讓整個交易流程更順暢高效。
自2023年11月升級爲淘天集團一級業務以來,閒魚便進入了快速擴張的模式。線上閒魚從C2C擴張到B2C,以及上線“省錢神券”,正式切入餐飲、酒旅等本地生活領域。同時也從線上向線下擴張——2025年1月在杭州推出閒魚循環商店。
截至2025年6月,閒魚累計註冊用戶數已達6億,較2020年的3億實現翻倍增長,成爲阿里體系內僅次於淘(寶)天(貓)的第二大應用。每天新增商品發佈量超400萬件,平臺商品總量已超10億件。
但快速增長的用戶和細分市場也給閒魚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巨大的增長數據帶來的運營壓力很難短期內通過增加人手來解決,AI似乎成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二手”AlphaGo
2023年,閒魚首次將AI技術引入信用體系,推出信用分體系“魚力值”。該系統通過分析用戶交易歷史、履約行爲等數據,生成動態信用評分,爲買賣雙方提供透明的信用參考,降低交易糾紛風險。
2024年11月,閒魚宣佈平臺用戶突破6億,並推出“閒魚AI智能體”。該模型基於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融合閒魚垂直場景數據,覆蓋交易全環節:售前(魚力值信用評估、AI模特試衣);售中:(智能議價);售後(AI小法庭)。
2025年2月,阿里創始人馬雲表示:“閒魚應用AI技術的重點,在於服務年輕用戶體驗,讓閒魚成爲一條真正‘神奇’的魚,既適配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更爲年輕人創造更多機會。”彼時,智能託管系統被國際頂級會議THE ACM WEB CONFERENCE 2025收錄,其“動態博弈議價算法”解決C2C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被評價爲“二手經濟領域的AlphaGo”。而AI驅動的“閒魚奧萊”頻道(品牌微瑕品專區)上線3個月GMV破10億元,退貨率僅爲1.8%(行業平均爲12%)。
此前,閒魚總裁季山明確將“AI幫賣”列爲商業化核心方向。該服務原爲高殘值數碼品類設計(如質檢、估價、代售),現通過AI降低人力成本,計劃擴展至全品類。目標是通過自動化服務吸引更多C端供給,解決生態失衡風險。
但AI卻加劇了閒魚的生態失衡問題——AI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閒魚的規模痛點,卻忽視了二手交易高度人格化、場景碎片化、議價靈活化的生態特徵,最終算法把閒魚變成了沒有情感鏈接的交易平臺。
種豆得豆
閒魚AI客服的“暴躁”表現並非偶然。
AI客服本質上就是通過模仿學習閒魚上的相關數據,來輸出相關服務。由此,問題的根源在於閒魚上相關訓練數據的複雜性和技術應用的侷限性。閒魚平臺作爲中國最大的二手交易市場,其溝通風格本身就充滿了個性化表達,既有真誠友好的交流,也有充滿負面情緒的信息。這些負面對話一旦被AI大量學習,就很容易形成“暴躁”的表達習慣。
不僅如此,AI也大幅積壓了個人賣家的生存空間,導致職業賣家佔比越來越高。如智能發佈、智能託管這樣的AI工具使職業賣家鋪貨量大幅提升,部分頭部賣家甚至通過矩陣賬號管理數千件商品。同時,職業賣家通過AI優化標題、圖片和價格,其商品點擊率也遠比比個人賣家高出很多,導致個人賣家自然流量大幅下降。
一句“別墨跡”“問那麼多幹嘛”,揭開了AI應用於電商場景時,真實數據訓練與人性化服務之間的鴻溝。當職業賣家和“暴躁客服” 在閒魚上大行其道,閒魚賴以生存的個人賣家和情感交流將不復存在,閒魚也會變成一個沒有溫度的二手交易機器。
商業化的泥石流之下,閒魚如果變成了第二個淘寶,那它的核心價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