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高,陝西富豪溢價136%,把公司賣給了“冤大頭”

A股除了資本高手,還有“冤大頭”,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的哄擡,上市公司實控人們才得以演繹出堪稱完美的離場。

2021年2月8日,上市公司路通視信實控人賈清與廣東老闆林竹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擬賣掉大部分股權,讓出實控人的位置。

對於賈清的離場,外界一點也不意外,他上市,本就是爲了賣公司而來。

不過,外界意外的是,接盤的廣東老闆林竹居然開出了堪稱A股史上最高的協議轉讓溢價率。

根據公告,雙方協議約定的交易價格是17.26元/股,而簽訂協議當天的路通視信收盤價只有7.29元/股,溢價率高達136%。

雖然A股並沒有關於協議轉讓價格溢價率上限的規定,但根據歷史數據,超過100%溢價率的都非常少,136%堪稱是A股最高了。

正是在林竹爽快的開價下,原實控人賈清及其妻子朱文娟果斷套現了4.3億,完美離場。

當然,林竹接盤的時候並不覺得貴,他自認爲可以通過運作翻倍賺回來,然而,正如開頭所說,他終究是成了爲別人擡轎的“冤大頭”。

自2021年以來,路通視信最高股價也就到過10塊,林竹都從未感受過什麼叫浮盈,就更別說翻倍賺回來了。

2025年1月初,林竹5.11%的股權被司法拍賣,成交價約8.8元,相比當初的購買價血虧。

而近日,林竹剩餘的全部股權又將被司法拍賣,拍賣都是參照實時股價,路通視信現價8塊多,很顯然,林竹是沒有機會翻盤了。

林竹當了“冤大頭”,原實控人賈清則還留了一個大後手。

當年讓出控制權的時候,賈清夫婦的股權並沒有全部賣完,還留了一部分,如今賈清的持股比例是6.28%,位居第二大股東。

林竹即將被拍賣的股權比例爲7.44%,如果是化整爲零拍賣的話,賈清有可能重新成爲路通視信第一大股東。

明明已經把公司賣了,錢也揣到兜裡好多年了,如今卻有可能獲得再賣一次的機會,這纔是資本高手啊。

實際上,賈清也不是路通視信的創始人,他也屬於是接盤者,不過,在他的手裡他把盤玩活了。

路通視信的前身是創立於1994年的無錫路通電子,主營有線電視器材,後來隨着我國廣電網絡的數字化整磚,路通電子也跟着轉型爲廣電網絡設備製造商。

2007年,路通光電成立,開始研發生產有線電視網絡光信號傳輸產品,這就是如今無錫路通視信的前身。

賈清不是江蘇人,出生於陝西西安,1992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畢業後一開始乾的是銷售工作。

1995年,賈清進入了無錫一家網絡技術公司,從銷售員開始一路幹到部門經理、副總經理,2006年才跳槽到一家做數字電視網絡傳輸設備的公司當總經理。

也就是說,賈清一開始是路通視信競爭對手的總經理,而兩年之後,賈清就倒戈到了路通視信當總經理。

然後2010年,路通視信的幾個創始元老不想幹了之後,就把公司控制權賣給了賈清,賈清由此成爲路通視信的實控人。

2010年,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4億,伴隨着智能手機的爆發,移動互聯網也已經開始崛起,客觀的說,廣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路通視信的幾個創始元老正是認識到了這個行業趨勢,預感到賽道快到頭了,所以才提前把公司賣了。

但經營公司不是隻有一個出路,除了正兒八經地掙錢、分紅,還可以包裝包裝賣給股市的股民。

2016年,在賈清的運作下,路通視信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原本15.4元的發行價,上市後一度被炒到最高90多元。

然而,這只是曇花一現,2017年開始,路通視信的業績就開始變臉,如果把利潤做成一張直觀的柱形圖,是這樣的。

2016年到2024年,利潤止不住地下滑,而賈清的離場時間就是在路通視信開始虧損的第一年年初。

其實,賈清一開始找的接盤人是國資,畢竟國資開價要大方些,原本都已經簽訂了意向協議了,卻在國資審批環節被否了。

現在看來,國資終止受讓的一大原因可能就是離譜的價格,而國資不願意出的價,一轉身卻被林竹接受了,於是有了前面的“冤大頭”的故事情節。

林竹是智慧城市運營專家,但他接盤後,卻沒能體現出專家的風采,2021-2024年,路通視信營收規模一年比一年少,而利潤卻一年比一年虧得更多。

要不是路通視信自己處在創業板,沒有“3億營收”的財務類退市門檻要求,今年就將成爲*ST股的一員。

實際上,林竹更大的問題是對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缺乏敬畏,不能幫上市公司賺錢也就算了,還要從上市公司往外掏錢。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果,林竹剛接盤路通視信的第一年就親自指使公司的人把錢以預付款、投資款等名義轉到自己的關聯公司賬戶,累計佔用資金超過1.5億。

從這個角度來說,林竹好像也並非純粹的“冤大頭”,只是在收割股民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把自己也摺進去了。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賈清是真正的贏家。

至於路通視信,接下來怎麼走,就看林竹的買家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