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總市值首超百萬億元!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葉峰
8月18日,A股市場再次創造歷史!
滬指高開後持續攀升,一舉突破2021年2月18日的高點3731.69點,創出2015年8月以來的十年新高;北證50創歷史新高,深成指、創業板指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點。
此外,A股市值迎來里程碑時刻。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收盤,A股總市值達到100.19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較年初增加14.33萬億元。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27642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5196億元。今年以來總成交金額達到223.65萬億元,日均成交1.47萬億元。
信息技術行業市值大增
按照Wind一級行業分類,2025年7月至今,工業、信息技術、金融、材料總市值排名前四,分 別 爲 196599.44 億 元 、189308.70億元、177022.25億元、107139.17億元,合計佔全行業總市值比重超六成,成爲支撐市場規模的核心力量。
而與7月對比可以看出,8月以來,信息技術行業市值增幅最爲顯著,增幅達到11.55%,成爲助推A股總市值突破百萬億元大關的最大功臣。材料、工業等行業也在反內卷帶動下吸引資金關注,市值明顯增長。
其中材料行業市值增長7.10%、工業行業市值增長6.54%,展現實體經濟韌性。可選消費、金融等行業市值也同步上揚,可選消費行業市值達到79546.38億元,月增6.38%。金融行業則憑藉177022.25億元的市值,3.39%的漲幅,穩固市場“壓艙石”地位。
僅有能源行業市值小幅下降,8月18日最新市值爲40837.11 億元,較 7 月的41065.59億元微降0.56%。
增量資金仍有很大空間
各行業此消彼長,折射經濟結構調整與新興動能崛起。信息技術的爆發、傳統板塊的分化,爲市場參與者提供了機遇與挑戰,共同勾勒出多元市場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A股市值增長離不開資金的推動。從市場觀察來看,未來A股增量資金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東吳證券指出,A股自去年9月起呈現趨勢性上漲,滬指連續突破關鍵點位,成交額站上2萬億元。遊資活躍度創年內新高,槓桿資金持續淨流入,私募倉位提升,量化與主觀多頭產品均表現優異,顯示活躍資金是本輪行情的主要驅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散戶正在入場,但整體“畏高”情緒偏重,參與度還不高,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開戶數。5月以來,個人投資者新開戶數逐月邊際改善,但絕對數值仍偏弱。7月,上交所A股新增開戶196萬戶,基本與4月持平,低於2月、3月,顯示場外居民資金尚未出現集中涌入跡象。
二是場內散戶有加倉動作,但力度有限。從趨勢看,今年散戶資金流入速率明顯慢於去年“9·24”後。此外,地方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保證金餘額增速19.4%,仍處於2015年以來64%、2019年以來58%的歷史分位水平。過去幾年市場調整形成的“疤痕效應”,也抑制了散戶通過間接渠道佈局A股的意願。
不過,東吳證券指出,展望後市,資金有望逐步入場:
一方面,居民資產搬家是不可忽視的趨勢力量。居民定期存款、理財產品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進入到期高峰,低利率環境下,定期存款、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將會下降。今年6月,居民存款達162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相對全A總市值處於2008年以來74%的歷史高位,與2012年中、2019年初水平相近。7月居民存款減少1.1萬億元,非銀存款環比多增2.14萬億元,提示資本市場回暖、利率下行驅動的居民存款搬家已初現端倪。
另一方面,機構資金也有望持續流入A股。在弱美元週期下,外資已由淨減持轉爲淨增持,未來有望持續流入。保險資金一季度運用餘額環比增長5%,且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試點推進,預計4000多億元將投向股市。
行業配置上,東吳證券建議關注三個方向:一是科技方向還處於相對低位的消費電子、智駕、國產算力、AI軟件;二是新消費、反內卷相關品種;三是主題投資,如商業航天、腦機接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