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000家 相關指數系列即將發佈

中經實習記者 孫汝祥 記者 夏欣 北京報道

7月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佈,將於7月21日正式發佈上證科創板專精特新指數、上證專精特新指數及中證專精特新100指數。

上述系列指數的推出,旨在爲市場提供更豐富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表現基準,引導資金流向創新驅動型中小企業,助力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其中A股上市企業超過1000家,其研發強度、毛利率和營收增長率均顯著高於A股平均水平。

中小企業“排頭兵”

專家表示,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力與韌性的重要源泉,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則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排頭兵”,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專精特新企業“小而專”,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型的特徵。“小巨人”企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企業位於產業基礎核心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以創新能力突出、核心技術掌握度高、細分市場佔有率領先、質量效益優良而著稱。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這些“小巨人”企業中近九成是製造業企業,超八成分佈在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上,超九成爲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尤其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我國的“小巨人”企業數量就接近5000家。

在過去的2024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專利創新方面表現突出,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2.74萬項,戶均22.3項,佔全國企業發明專利總量的11%。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明專利密度領先,每千名研發人員平均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64項,每億元研發費用產生的發明專利數量72.7項。

目前,在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過1000家。這些企業雖然市值較小,但具有較強的創新屬性。據統計,A股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約67億元,平均營業收入約13億元;同時,其研發強度(10.4%)、毛利率(31.6%)和營收增長率(9.8%)均顯著高於A股平均水平。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加快專精特新發展,展現出強勁創新活力。自2019年以來,超過37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滬上市,佔同期全部專精特新上市企業的45.9%,其中超過310家在科創板上市,凸顯了科創板作爲“硬科技”企業首選上市地的吸引力。

專精特新指數系列將發佈

據上交所介紹,將於7月21日正式發佈的上證科創板專精特新指數,選取50只規模較大的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樣本合計市值和研發支出佔全部科創專精特新證券的比例分別爲47.7%和41.9%,平均研發強度高達21.2%,精準表徵了科創板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特點。

爲更多維度表徵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上交所和中證指數公司還同時發佈上證專精特新指數和中證專精特新100指數,分別表徵滬市和A股市場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整體表現。

其中,上證專精特新指數,選取100只規模較大的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其中主板證券佔比25%,科創板證券佔比75%。樣本合計市值佔滬市專精特新證券的54.7%,爲市場提供了滬市專精特新企業表現基準。

中證專精特新100指數,分別從滬深北市場選取合計100只排名靠前的專精特新“小巨人”證券作爲指數樣本,最新一期樣本包含滬深北市場證券分別爲41只、48只和11只。該指數對全體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的市值、營業收入、研發支出和淨利潤覆蓋率分別爲33.0%、20.9%、28.8%和40.0%,全面反映A股市場專精特新企業的分佈格局。

上交所指出,本次專精特新指數系列的發佈,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爲投資者提供豐富的投資工具,助力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質效。

據瞭解,上交所和中證指數公司後續將持續優化指數供給體系,爲個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配置工具,並積極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加快培育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推動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