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漲瘋了!外資瘋狂看多!

1.有大事

這兩天微信給我限流了,想要收到消息的必須星標,我測試過了,不星標不給推送。想早點收到消息的就星標一下吧,留言區告訴你怎麼弄。

指數還是震盪向上,我估計過幾天會回調,想追的可以等回調的時候買。

上證指數如果像去年924那樣瘋漲的話,有可能又會在高點套一批人,去年被套的,現在應該都還沒解套。

1月21號我在文章【 】裡面說的機器人ETF(562500)可能會有大行情。

然後直接一路漲到現在,上車了的至少是10%的漲幅。

所以我很多時候都會在文章裡面分享機會,就看大家能不能抓住了。

賺錢了的隨時賣,我最怕就是我覆盤之後,你再衝進去,衝進去漲了還好,跌了那就很難受了。最好等個回調,感覺機器人要回調了。

德銀髮了一篇研報,瘋狂看多A股。

德銀在其報告中以“China eats the world”(中國吞噬世界)作爲主標題,強調中國在全球產業和經濟領域的崛起與主導地位。

副標題“China's, not AI's, Sputnik moment”(中國的,而非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則強調此次“斯普特尼克時刻”並不僅僅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而是中國整體技術能力和知識產權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認可的標誌性時刻。

原文標題

這裡提一下“斯普特尼克時刻”:這一術語源自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當時這一事件震撼了美國,並引發了全球範圍內對科技競爭的重新審視。而德銀認爲,這一“斯普特尼克時刻”不僅僅侷限於人工智能領域,而是中國在多個高附加值產業中的全面崛起。

通過掌控核心技術、擴展供應鏈主導地位,中國正在以空前的速度重塑全球經濟格局。換句話說:中國不再只是依賴低成本製造,而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積累,逐步確立了其在全球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文中數據顯示,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專利持有量已佔全球70%,5G和6G電信設備的情況也類似,這種技術積累使中國企業逐步掌握定價話語權,出口產品結構正從傳統的代工模式轉向自主品牌輸出。

中國已申請專利數已遠超其他發達經濟體

在產業佈局方面,德銀特別強調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策略創新。不同於上世紀日本受制於《廣場協議》的被動調整,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搭建的產業鏈網絡,已逐步成型。

2024年中國對巴西、阿聯酋、東盟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均超兩位數增長:

中國的出口市場多元化策略初見成效

而德銀亦提到中國人口的結構性問題,他們認爲很多人忽視了兩個事實:其一是大家忽視了中國再自動化領域的領導地位,要知道70%的工業機器人都安裝在中國;其二是中國正將一個巨大的經濟腹地納入自己的範圍,一帶一路倡議打開了中亞和西亞、中東及北非的巨大潛在市場。在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企業的"曲線出海"策略成效顯著,新興市場正成爲產能消化的新藍海。

德銀將當前中國經濟與1980年代日本進行差異化分析:中國房地產價格調整幅度控制在30%,房貸利率下降50%的同時,名義GDP增長三分之一,居民購房能力已恢復至許多年未見的水平。

而我們的金融體系改革可能複製日本1987-89年的路徑,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超過10萬億美元的家庭儲蓄。

中國居民儲蓄總額

而當前的MSCI中國指數較全球指數的折價率達歷史極值,而德銀認爲這種估值水平與中國科技經濟發展形成鮮明反差。

隨着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完善和A股制度型開放推進,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倉位比例存在3-5個百分點的提升空間,中國企業的優勢尚未被充分定價:

MSCI中國指數(紅色線)較全球指數(藍色線)的折價率(綠色線):已達歷史極值

正如德銀所言,這是"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一個標誌着中國創新獲得全球認可的關鍵轉折點。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資本永遠追逐贏家。

全球資本都會意識到, 他們支付的不僅是企業盈利,更是一個經濟體在技術主權爭奪戰中的戰略溢價。

這場始於2025年的價值重估浪潮,或許正是21世紀全球資本版圖重構的揭幕戰。

那方向是什麼?

我認爲寬基上,滬深300,中證A500,創業板指,都是可以選擇。

細分上,可以多看看科技, 例如科創50,半導體指數,芯片,這些對吧。

再分得更細一點,那就是機器人,Deepseek這種對吧。

越細分,波動越大,大家自己注意下。小白建議還是從寬基玩起。

下面兩個小號,一個說股票,一個說基金,建議動動您發財的手指兩個都關注一下:

掃下面二維碼即可:

最近轉債又來了,記得預約申購。

堅持打新吧,不會打新債的可以看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