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連續震盪,這種策略成機構防禦共識
隨着A股市場進入3月最後一個完整交易周,投資者對“四月決斷”的關注度持續升溫。作爲全年投資的重要風向標,市場對4月行情的預判往往成爲資金佈局的核心指引。儘管近期市場呈現震盪調整態勢,但機構普遍認爲,短期風險偏好修正並非行情終結信號,而可能對應市場進入“整固期”,疊加年報及一季報密集披露窗口,業績確定性更高的紅利低波資產正成爲防禦配置的首選。比如,紅利低波50ETF(159547)近5個交易日持續獲得資金流入。
市場邏輯轉向業績驅動,紅利低波凸顯避險價值
3月以來,A股市場波動加劇,資金情緒趨於謹慎,權重股表現強於題材股,板塊分化中業績支撐邏輯進一步強化。機構分析指出,受政策預期與經濟復甦節奏影響,市場正從前期的估值驅動向基本面定價迴歸。在此背景下,高股息、低波動的紅利板塊(如公用事業、能源、金融等)憑藉穩定的現金流和分紅能力,成爲資金避險的"避風港"。同時,隨着上市公司年報及一季報業績預告陸續披露,市場對盈利改善方向的挖掘需求提升,紅利低波策略因其兼顧防禦性確定性,優勢進一步凸顯。
機構策略建議:高低切換,防禦爲主
多家機構近期發佈的二季度策略中,均建議投資者在"四月決斷"窗口期適當進行"高低切換",即從前期漲幅較大的成長題材轉向估值合理、盈利穩健的方向。其中,紅利低波資產被認爲具備三重優勢:
其一,抗波動屬性:低波動特性降低組合回撤風險,符合當前資金避險需求;
其二,高股息吸引力:在利率下行週期中,穩定分紅能力增強資產配置價值;
其三,政策紅利支撐:央國企市值管理等政策持續催化低估值藍籌估值修復。
此外,宏觀政策持續發力背景下,市場對權益市場中長期表現仍持樂觀態度,但短期需關注業績驗證與市場情緒共振。機構普遍認爲,紅利低波板塊或成爲二季度結構性行情中的核心配置方向,建議投資者通過相關指數基金的佈局,平衡組合風險收益比。